这里有世界上最小的货币 面值最大的钞票 最雅致的钱币
在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的今天,很多人已经习惯不带钱就出门吃饭购物。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中,货币一直是人们的生活必备品。从三四千年前出现的天然海贝,到此后的刀币、布币、秦半两、汉五株、开元通宝等等,货币不断发展、变化。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的缩影,其不同的形制、神秘的符号、优美的文字书法,也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钱币艺术。
在成都安仁博物馆小镇的共品钱币博物馆,就收藏了1万多件中国古代钱币以及近现代世界各国钞票。其中,既有三四千年前的货币天然海贝,也有世界上体积最小的货币南朝小钱;既有王莽时期极富穿越感、造型像现代钥匙的钱币,也有各种古代书法大家所写的方孔钱。在这里,钱币成为了解中国几千年历史更迭的一扇窗口。
□本报记者吴晓铃
展馆直击
大量古钱币为四川独有
安仁小镇刘文辉公馆旁,共品钱币博物馆就坐落在一片灰色的仿古建筑中。走进博物馆,入眼处首先就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的雕版印刷体验台和几株姿势秀挺的汉代摇钱树。博物馆分7个主题展馆,从四川钱币、世界钱币、银行卡、金融抗战等不同角度展现了钱币上的历史和文化。
在四川钱币展厅,用1000多种钱币勾勒出中国尤其是四川货币的发展史。这里有三四千年前的货币天然海贝。博物馆馆长李可说,这种源自印度洋的海贝是古人普遍喜爱的昂贵装饰品,它坚固耐用便于携带,渐渐成为用于交易的货币。在三星堆博物馆,上世纪80年代祭祀坑发掘的时候,就发现大量海贝。此外,盐源、雅安、汉源、汶川等地近年都有天然海贝出土,可见当时天然海贝已在四川广泛使用。
之后,大量仿贝货币开始出现。博物馆展出的一枚鬼脸钱,钱面上可见一张吓人的鬼脸。“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用鬼脸铜币当成仿贝使用。”李可说。而在同一时期,可以看到形状似刀的“刀币”,似铲的“布币”,以及形制像古乐器磬的“磬币”。在秦代“孔方兄”出现以前,华夏大地上的货币可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在王莽政权时期的货币“金错刀”也很有特色:由环柄和刀身两部分组成,看上去与现代的防盗门钥匙十分相似。这种极富“未来感”的造型,也成为王莽被戏称为穿越者的“证据”之一。
在共品钱币博物馆,可以看到不少四川地区特有的古钱币。公元338年,李寿在成都称帝建立成汉政权,以“汉兴”为年号,寓意复兴汉室。他首次将年号铸在钱币上,结果“汉兴钱”成为中国最早的年号钱。三国时期蜀汉政权所铸的“太平百钱”,则是把“钱”字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中国最早“钱”广告。李可介绍,三国蜀汉政权还铸造了一种“直百五铢”钱,在背面铸地名“为”,意指钱币为四川犍为造。这也是中国古钱币中较早出现地名的货币,显示了川人不拘泥传统、不墨守成规的创新精神。
馆藏珍品
钱币刻下鲜活历史和文化
这些演变数千年的钱币,在用作流通之外,还蕴藏了诸多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世界上最小的钱到了南朝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也导致“钱法大坏”。在钱币博物馆,就保存着一枚南朝时期的“世界上最小的钱”,外径只有2.3厘米,出土于四川绵阳。同时发现的27枚小钱,直径从2.3厘米到11.9厘米不等,成为战乱频仍时代钱币以次充好的鲜活见证。
历史上的“纪念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汉代钱币,看上去是一枚放大版的“刀币”。它有10余厘米长、7-8厘米宽,正面铸有“八千万”的字样。李可说,这种钱币在当年并不用于交换,只是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博物馆收藏的古代“纪念币”中,有刻着“忠孝传家”的,也有“进德修业”的;一套清代的“花钱”,则把梅兰竹菊“四君子”都铸了上去,背面还用不同字体刻上“而今未问和美事,先向百花头上开”等诗句。
四川卢比银元在钱币博物馆,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首次把皇帝像造在货币之上的“四川卢比”。20世纪初,印度铸造的卢比银币,经西藏流入四川,影响到中国经济。四川总督岑春煊、锡良等人为了抵制、驱逐印度卢比,就仿其式样,令四川省铜元局造了四川卢比银元,将光绪侧身像印了上去。李可说,这是我国货币上最早的帝王像。由于其含银量高,颇得当地百姓欢迎,最终有效抵制了英属印度卢比。
民间铜钱牌到了民国时期,四川军阀为了筹措军费,大量铸造小200文铜圆,停铸小面额辅币,导致市场零星找补钱匮乏。此时,成都地区又出现了多达100多种的民间铜钱牌。博物馆收藏的民间铜牌上,可以看到“悦来公益茶堂”“下东大街”“总府街”等熟悉的名字。当商铺找不开零钱时,便将自己铸造的铜牌当成找零给消费者,铜牌上类似“荣森面馆欠钱廿文”的文字,既约定了商家欠钱的数量,也借机做了广告宣传,相当于现在的预存金额会员制消费。
钱币上的书法钱币的主要功能是流通,但数千年来钱币上的书法,也刻着艺术的永恒。博物馆馆藏的秦半两铜钱,其上的小篆笔势瘦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舒,据史料记载是秦代书法家李斯所写;唐朝的开元通宝,有隶、篆两种字体,则出自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钱文书法家欧阳询的手笔。他所书写的“开元通宝”四字,用笔刻厉劲险,被后人誉为“草里惊蛇”“云间发电”。北宋大文豪苏轼,同样题写了北宋时期的“元丰通宝”钱文,其字体苍劲豪放。宋徽宗赵佶独创的“瘦金体”,在“大观通宝”上也可欣赏到。
看点门道
名人票据折射抗战烽火烟云
在从事收藏的20多年里,李可收藏了各种票据数万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抗战时期的票据。票据上宋庆龄、董必武、贺龙、陈毅等一个个熟悉名字背后,是抗战时期的艰难岁月,也是众志成城奋起抗争的见证。
由于纸质文物在光照下极易损毁,这批重要票据在曾经专设展馆后已经重新收回库房,但影印版依然挂满博物馆。其中有一张本票就由宋庆龄亲笔签收。李可说,抗战之前,宋庆龄原本已经定居香港。但抗战爆发后,她先是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筹备医疗物资以及募集资金。后来她又回到重庆生活了3年,积极组织抗战救亡活动。这张本票,金额为国币16116圆,应该就是当年海外同胞经中国银行汇给宋庆龄的抗战救国款。
在中国货币之外,李可还收集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以及与金融相关的银行卡等文物。在这里,世界上面值最大的钞票――前南斯拉夫面值5000亿的钞票,警醒着国家金融稳定的重要;而不同银行近几十年发行的储值卡、信用卡,也折射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钱币无言,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却永远镌刻。
观展指南
地址:大邑安仁古镇安惠里街68号7号院
开馆时间:9:00~17:30,全票30元/张,半票15元/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