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亚飞 陈碧红
公园城市――成都的城市理想,市民的理想城市。4月22日,成都打造公园城市再次迈出重要一步――以“公园城市・未来之城――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与路径探索”为主题的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天府新区举行。
作为承担率先探索公园城市建设使命的成都,一年来以天府新区为核心“试验场”,取得了哪些进展?
建立一套理论体系 8个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出炉
本次论坛上,公园城市理论研究成果――《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专著出炉。专著呈现了由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牵头,联合联合国人居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的首批8个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公园城市理论体系。
8个重大课题从不同方面为公园城市建设“献计献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研究》和《公园城市内涵研究》强化了公园城市理论基础的研究;《绿色生态价值研究》《公园城市对市民生活品质影响的研究》等挖掘了公园城市建设对促进城市发展的价值,并明确价值转化的实践路径;《公园城市指标体系的国际经验与趋势研究》确定了公园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引导了城市发展方向和目标;《公园城市的公园形态研究》指导了公园城市的建设实施。
“这8个课题探索成果,覆盖公园城市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发展指标与建设实施等多个方面,为进一步实现公园城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政策相协调、政策与实践相贯通做好了准备。”成都市副市长刘玉泉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领衔《公园城市内涵研究》课题研究。论坛上他分享了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家在公园”的概念,“公园即是家园,即以公园为导向进行城市开发,安排城市基础设施、组织生产生活。”
吴志强表示,我们聚焦居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基本需求,经过大量统计,提炼了居住公园、商业公园、文化公园、教育公园、医疗公园、创新公园六大建设模式,“这六类公园共同组成公园综合体,以期形成符合成都城市风貌特征和人文气质的未来城市发展模式。”
达成一个共识 公园城市建设经验共建共享
当天,来自国内外的重量级专家学者、联合国人居署和国内外城市代表、企业家代表等4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研讨公园城市的理论框架、方法路径,交流经验做法。经与会嘉宾共同商议,论坛达成了《公园城市成都共识2019》。
其中包括,探寻新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彰显以人为本城市人文关怀特质、构建大美公园城市时代价值标杆、塑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城市形态等内容。
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正向全省铺开。论坛现场,洪雅县、西昌市、阆中市、泸县、北川县等区市县,乐山市、遂宁市、自贡市等市州也应邀出席,共同分享公园城市建设的思路。
据悉,我省正加快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公园城市建设、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此前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公园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拟支持成都先行先试公园城市建设,在成都以外的市州再遴选3-4个城市、6-7个县城开展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其中,申报试点城市需满足山水生态格局保护良好,能够制定涵盖生态保护修复、环境品质提升、园城产融合发展政策等多方面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