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成都七旬老人酷爱收藏门票 里面有你没见过的"杜甫草堂"

时间:2019-05-08

小小门票,也能讲述时代发展故事。成都有一位7旬老人,酷爱收藏门票,共藏有各类门票3万余种。他说,门票不仅是生活中的回忆,更是他用于向人们普及历史知识、举办公益活动的实物素材,也是反映历史发展的珍贵资料。

  收藏杜甫草堂门票

其中有“十人一千”团体票

“一个景点的门票变化能够直观的说明这个景点的发展。”5月7日上午,刘才庚在家中拿出收藏的成都市杜甫草堂门票说。

这些杜甫草堂门票几乎贯穿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绝大多数年份――1952年的黑白色“十人一千”杜甫草堂团体票,十人持票一张便能游览;多种个人票票面都十分朴素,随着时代发展,票价二分、三分、伍分不等,仅用纯黑油墨简单印刷“成都杜甫草堂”字样;票价1角的草堂门票票面则大了许多,上面还印有倚靠着一垄竹林的“少陵草堂”亭子。

而在1971年的门票上,则印有杜甫草堂的照片,上书“杜甫草堂长期游园票,票价肆角”……各种图案、各种价格、各式各样的杜甫草堂门票,发展到如今彩色的门票,种类繁多,材质不尽相同,如今还兴起了电子票据,光是这一景点的票据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早些年无法想象的。

门票变化反映社会发展

文化公园曾叫青羊宫花园

“杜甫草堂我上世纪50年代就去过,那时门票就几分钱,去的次数都数不清了。”刘才庚说,他本人看到了杜甫草堂整个建设的发生变化。“园林变了,面积大了,设施好了,服务也更好了。”现在,杜甫草堂整个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园林建设比以前好了太多,这都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刘才庚还拿出一套文化公园门票。“说到青羊宫花园,好多成都人都会懵,这是哪里啊?其实就是现在的文化公园。”刘才庚介绍,门票记录了文化公园的变迁。上世纪60年代,人们把文化公园栽种花卉的周边开发成了人工湖,当时就叫做青羊宫花园,后来才改成了文化公园。“以前要买门票,现在文化公园都已经免票了。如今生活好了,有了好多免费开放的公园。”刘才庚笑着说,票价真实反映了当年的货币状况,还有当时景区的设施情况等等,这些都随着时代在变化。

用门票制作展览条目

向更多人普及历史知识

除了景点门票,各种展览、体育赛事、跟国家大事相关的票据,刘才庚也收藏了很多。“国家在发展,门票就能反映出来。”从30多年前至今,他已收藏存留了门券3万余种。家中的柜子里,几乎塞满了这些年的收获,门后、床下、衣柜顶,堆放得整整齐齐的纸盒子里,都是他的藏品。每个纸盒外还分门别类列出了门票的大概内容。

年轻时热爱旅游的刘才庚,只要出门到了景点,就会把票根留下,带回成都。久而久之,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门票,亲戚朋友出去旅游,他也要请人家把门券“交出来”。刘才庚和其他收藏门票的爱好者,还会把有多余的票券拿出来互相交换,也会去收藏品市场上淘宝。

“门票里涉及的知识很多,地理、人文、经济,什么都有。”刘才庚说,收藏门券的经济价值并不高,对他来说,门券中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才是最有意思的。虽然已到古稀之年,刘才庚每天依然将大量时间花费在门券收藏这个爱好中。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打算将手中的一系列反映国家发展的门票做成展示条目,拿到社区展览,向更多人普及“门票”知识。他说,人的记忆是有限的,通过门票,我们可以回忆过去,更可以通过门票,将当年发生的故事串联起来,起到回顾历史、普及知识的作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 上一篇:霸道顺风车 临时换车要求线下给钱 遭拒后辱骂威胁女乘客
  • 下一篇:大众对癌症认知调查结果:近三成人认为癌症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