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5月15日-22日,为期8天的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将在成都铺开。这是一场关于美食的国际盛宴。作为北京5月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配套活动,在这里,你不仅能感知川菜的百菜百味、火锅的麻辣鲜香,还能体验亚洲各国的美食。
在美食之都成都,这里也活跃着一群以美食为生的外国人,他们有开餐馆酒吧的老板,有特别能吃辣的美食家,还有美食博主。他们不仅向全世界推荐展示成都美食的多样性,还将自己家乡的美食文化带到了成都。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先后采访了这群外国人,他们在成都寻觅美食,交流美食文化的故事串联起老外的成都美食地图。
今日起,本报推出“老外觅食成都”系列报道,点亮这张地图第一盏灯的,就是来自比利时鲁汶、十年前来成都、经营着一家精酿啤酒吧的帅小伙Dieter。
入乡随俗
“As in Rome,do as in Rome。(入乡随俗)”4月6日,Dieter发了一则朋友圈,配图是他与一个成都 的合照。照片中,Dieter脸上绽出了一个夸张的笑容,和 一起做出了拥抱的姿势。
虽然有朋友建议将以红墙水泥工业风为主打风格的啤酒窝变一个“网红”造型,但Dieter并没有这个打算。“店里能提供的食物、所传递的文化内涵才是最重要的。”
公众号达人
“我喜欢别人叫我迪哥”
“我不是吃货,但我喜欢成都的火锅。”5月1日下午,见到记者后,Dieter坐在国航世纪中心一露天阳台上说出了这句话,中文发音很标准。
在成都,很多人都认识Dieter,一个来自比利时、有着一双漂亮蓝眼睛的帅小伙,朋友叫他迪哥、迪老板,但他本人更喜欢迪哥这个称呼,因为“迪老板太正式了,不够亲切”。
大多成都朋友都是在一个叫“啤酒窝”的地方认识他的。啤酒窝是成都最早的精酿啤酒吧之一,Dieter是老板。这位比利时商人还是中国欧盟商会理事、《More》杂志创办人、活跃在各种活动上的KOL(关键意见领袖),此外,他还经营着自媒体。
翻开Dieter的微信朋友圈,你会看到在各种活动上表情夸张逗逼的他,“很多人认识我,但大部分人不了解我。他们觉得这个老外的工作只是每天发发朋友圈而已,没人知道我辛苦工作的时候,也没人知道我什么时候会不开心,偶尔也会烦恼太多。”Dieter翻了翻眼前的杂志说。
Dieter自称工作狂,他花了很大精力运营新媒体平台――除了Chengdu-Expat和ChengduBeer两个微信公众号,Dieter还和朋友创建了网站、小程序,凭借自己十年来在成都生活积累下的资源人脉,给国际社会分享如何在成都生活,介绍成都的吃喝玩乐、生活方式,也为在成都生活的外国人提供咨询、服务和组织线下活动。
留学生导师
“如果要我推荐成都美食,我选火锅”
Dieter目前运营着二十几个微信群,每天有数不清的外国朋友在里面咨询关于成都的各种问题。比如有牙疼的外国朋友希望在成都找到一个靠谱的外国牙医,有刚到成都的外国朋友希望他推荐地道的成都美食……
“在成都最酷的是,我和很多中国人、外国人都有过合作,我们在成都做了很多落地活动,也帮助了很多刚来成都的外国人,让他们融入这座城市,我们也成为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这让我感觉非常棒!”
“成都现在越来越国际化,我非常看好自己的事业,我也很明确接下来要做什么。”Dieter补充道。
虽然几乎每天都在给外国朋友推荐成都美食,但Dieter坦言,他并不是“吃货”:“成都是吃货天堂,随便走几步路就能找到一家味道不错的餐馆。如果让我给外国朋友推荐一道成都美食,我选火锅。”Dieter说,自己虽然很喜欢成都美食,但他不会为了吃的花几个小时排队。
Dieter还对近两年成都兴起的网红餐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很多人喜欢一拥而上,不是为了吃的,只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这些网红店又能存在多久呢?”
Dieter提起家乡鲁汶,有一家经营多年的小酒馆,虽然看上去旧旧的,但每次进去都能听到熟悉的音乐,点一杯喜欢的啤酒,在熟悉的吧台和老朋友寒暄,“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精酿啤酒吧老板
“我还有一家莽起吃三明治餐厅”
来成都十年,Dieter已经成了一个“成都通”,不仅会说成都话,还明白成都人的思维和饮食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折射到了他在成都的美食创业史中。
Dieter的大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2009年,24岁的Dieter拿着此前一年在中国大连留学一年获得的奖学金,来到川大继续学习中文。
在川大做留学生时期,Dieter常和朋友在晚上做好比利时华夫饼,早上上课前拿到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寄卖。通过配送华夫饼,Dieter找到了在成都的第一份工作:负责给一个帮老外在成都租房的公司,做网站、微博、杂志等内容的市场推广。
2013年,Dieter与一位成都朋友一起,开了成都第一家精酿啤酒酒吧,主营本地精酿啤酒和比利时啤酒。
凭着自身的资源优势,短短几年时间,啤酒窝就成了成都老外最爱去、啤酒种类最齐全的酒吧。除了啤酒窝,Dieter手上还有一家名字很具成都特色的餐厅――莽起吃三明治餐厅,“经营效果不错”。
华夫饼的失败者
“你必须深谙成都本地文化”
但Dieter提到,在成都的美食创业,也有失败的时候。
Dieter一直尝试将比利时美食带到成都。“薯条叫‘French fries’,大家都以为薯条是法国的,其实薯条的发源地是比利时。正宗的比利时薯条是用大大的尖锥形盒子盛装,再撒上不同口味酱汁。”Dieter双手做出动作,嘴里模拟出喷洒酱料的声音。
Dieter曾和一位比利时朋友尝试卖薯条,但因种种原因失败。后来他又试图在啤酒窝里卖比利时华夫饼,但他发现这道曾在川大校园里很受欢迎的比利时美食,到了酒吧里并不很受待见:“成都朋友都喜欢在喝酒时吃烧烤,没人喜欢在这时候来一个华夫饼。”
到成都十年,Dieter觉得成都的创业环境很好,发展机遇很多。“要在这里做事业,必须深谙成都本地文化,改变你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他指了指不远处一栋大楼,“我在那边曾开了家啤酒和餐饮结合的店,前阵子刚刚闭店,这也是我没做好本地功课、太过急迫的原因。”Dieter告诉记者。
马拉松爱好者
“绿道的修建是福音”
只要你愿意,Dieter可以用中文滔滔不绝地和你聊上一整天啤酒:“罗斯福6号倒入杯中酒体呈红褐色,焦黄色的泡沫细腻,且不易散去。入口酒体浑厚,口感适中,整体口味较清淡,甜苦调和到位,充满果香和麦芽甜酸涩的味道……”
除了想把家乡的啤酒带到成都,Dieter还想让更多人了解比利时文化。“很多中国人都很喜欢蓝精灵,但他们并不知道蓝精灵是比利时的。”Dieter双手摊开,耸了耸肩说。
啤酒和工作之外,Dieter最近还迷上了马拉松。他参加过去年的成都国际马拉松和成都双遗马拉松,在Dieter看来,跑马拉松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调节方式,绿道的修建也是跑步爱好者的福音。就在今年3月,Dieter参加了都江堰的成都双遗马拉松,耗时4小时10分,“比去年快了一个小时”。
Dieter也希望在成都找到爱情,他欣赏“懂事、开朗、有一定独立性”的女孩。但他提到,自己并不会一直留在成都,只是目前没有想过要离开。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彭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