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巴金太外孙的"开挂"人生:开游戏博览馆 马识途为他题字

时间:2019-05-08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徐语杨

阳春三月,成都街头沐浴在温煦的阳光之中。走进位于宽窄巷子旁的一处建筑,房间里整齐摆放着多款不同类型的游戏机,不少青年人围坐在游戏机前,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脸上带着笑容,仿佛回到了童年。

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红白机复古历史特展”的活动,而汪齐齐就是这场活动的举办者。

汪齐齐身上有着太多的身份和标签:巴金太外孙、环球电子游戏文化博览馆馆长、游戏收藏家、游戏文化推广者……就在去年,汪齐齐带着自己十多年来收集的游戏藏品落户成都。而他的人生,早已紧紧地跟电子游戏联系在了一起。

开挂

打着游戏进清华

汪齐齐对电子游戏的记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6岁的他初次“触电”游戏。直至现在,30多年过去了,他依旧能清楚地回忆出那款叫作《Digger》的游戏。看到游戏中的挖掘机随着自己的操作而挖到钻石、收获宝藏,年幼的他有了对电子游戏懵懂的认知。

“互动感强。”这是汪齐齐钟情于电子游戏的原因。汪齐齐也有过沉迷游戏的少年时期,初中时全球风靡《大航海时代》这一以“冒险”为主题的游戏,对日文一窍不通的他,竟将这款日文游戏玩得滚瓜烂熟。

都说玩物丧志,但这句话放在汪齐齐身上并不适用。他的人生就像是游戏里常说的“开挂”,一路玩着游戏的他,直接“玩”进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之后更是远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拿到学位后,又进入了微软总部工作。虽说人生“开挂”,但这也与他从15岁时就开始学习编程分不开,游戏更是在无意中促进了他学习的提升。“对我来说,调bug就跟做游戏一样。我其实有一种‘万物皆可游戏’的态度,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可当作游戏来对待。挑战成功有收获,失败了也可重来。”

在美国学习、工作的时间里,汪齐齐也没有放下对游戏的热爱,相反,他又多了一项新的爱好――游戏收藏。到现在他已经将这项爱好持续了10余年,藏品达到了上万件,其中不乏一些游戏界的孤品。“游戏收藏除了我自己喜欢之外,也能带给我一些满足感,比如这款游戏我用2美元买进,之后涨到了5美元,其实从中会获得成就感。”

  触动

离职回国推广游戏文化

如果没有2011年的一次偶然聚会,汪齐齐可能会一直留在美国、留在微软。但是谁也没能想到一场与朋友间的闲聊,会成为汪齐齐回国的最大动力。“我记得当时正好是游戏《战争机器》发售前后,这款游戏制作相当精良,但是当我回国与行业中的朋友谈起国内的游戏环境时,才知道两者差距如此大。”

当时国内正值客户端游戏和网页游戏的爆发期,但盗版猖獗、精品稀少。“拿国外四五年前的游戏,到国内换个皮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汪齐齐对此感触颇深。就在那时,回国推广游戏文化的想法在他心中萌芽。

3年后,汪齐齐从微软离职,立志回国推广游戏文化,并希望将好的内容带给中国玩家。他一手创立了环球电子游戏文化博览馆,同时带来的还有他花费十数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的多款经典游戏机型,并开始了全国巡展。2018年8月,该博览馆正式落户成都,并免费对公众开放。

现在,走进位于成都街头这家博览馆,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游戏机。而在馆内,还有一件无价之宝,那就是由著名作家、百岁老人马识途题写的“环球电子游戏文化博览馆”。

“马老曾经跟说我过,古代有‘六艺’,而里面每一项都可以用游戏去达到。”在接到这幅题字以前,汪齐齐一直担心马老是否能够理解当下的电子游戏文化,毕竟两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年代鸿沟。而马老对他的鼓励,无疑给了他更多前进的动力。“希望我的行为,能够让国内游戏文化氛围越来越好。”

  • 上一篇:为老人完成心愿 57岁孝子抬滑竿送97岁母亲上峨眉山
  • 下一篇:成都:母子雨夜机动车道上“借过” 公交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