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胡人抱角杯,唐代盛行“胡风胡食”,这只色彩鲜艳的杯子正是当时西域文化流入中原后的产物
三星堆出土的陶三足器就是古代四川人“烫火锅”的器物
中国的瓷器早在几百年前就为欧洲开展了定制业务,这款清乾隆青花矾红三清图瓷盐碟就是当时外销的“爆款”
此次展览吸引众多市民前来 本报记者 李冬 摄
饮食之道,源远流长。古代人吃东西有什么讲究?相信对此很多人都很好奇。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将于5月15日拉开大幕。作为美食节的“开胃菜”之一,《食为天――餐桌上的文化之旅》正在成都博物馆举行。展览受到了不少“好吃嘴”的关注,纷纷来看古代人的饮食门道。昨日,展览策展人魏敏带领记者参观了来自中国10家博物馆的122件(套)古代餐具、炊具文物,详细讲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食”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展览将持续至6月9日。
成都文物雕刻着外国人
原来唐代盛行“胡风胡食”
“看,这个器物好像我们吃涮羊肉的锅哦。”“成都出土的文物居然雕刻着外国人的样子。”……在展厅内,观众对每个文物都充满了好奇,不停地在文物前合影留念。展览中的很多文物都颇有特色。三星堆出土的陶三足器,看上去就像现代的北方火锅。魏敏告诉记者,它还真是古代四川人“烫火锅”的器物。西汉时期的“铜匕”,其实是古人进食的工具,用于从鼎中把肉取到俎上。来自彭州博物馆的宋代象钮银执壶及温碗雕刻精美,做成莲花形、柳叶形的银茶托,做成菊花状的金碗,把宋代的生活美学表现到了极致。
指着展厅中人气颇高的唐代胡人抱角杯,魏敏揭秘道,唐代盛行“胡风胡食”,这只色彩鲜艳的杯子正是当时西域文化流入中原后的产物。与之类似的还有受萨珊王朝(波斯)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双鱼纹海棠花形鎏金银盏等。她说,中国茶叶、瓷器在唐宋时期就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向外传播,而胡椒、菠菜等外来调味品和作物也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瓷器早在几百年前就为欧洲开展了定制业务。在展厅里,记者就看到了一个青花矾红描金瓷咖啡壶。300余年前,这种以柳树宝塔山水纹装饰的带盖梯形瓷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到欧洲、美洲。展厅左侧的清乾隆粉彩描金徽章瓷盘、清乾隆青花矾红三清图瓷盐碟等也是当时外销的“爆款”。
外域辣椒的传入
奠定川菜麻辣兼备的特色
魏敏说,此次展出的成都博物馆馆藏的大量汉代庖厨俑、陶水塘模型等文物,展示出成都地区的富庶及其作为南北丝绸之路的起点对于饮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作用。
此次展览的重头戏在“兼收并蓄――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鉴”。正是在明清时期,川菜开始集大成的融合:外域辣椒的传入,奠定了川菜麻辣兼备的特色;各地名厨入川,成就了川菜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风格。展览以川菜的发展形成作为展览结尾的重头戏,以大量文献资料和文物,强调出天府饮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餐饮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魏敏介绍说,展览共分为“民以食为天”“五味杂处――各民族饮食文化的大融合”“活色生香――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味道” “兼收并蓄――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鉴”等几部分,以时代为线索,在展示先秦时期、汉唐时期、两宋时期、明清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流变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对每个历史阶段中外饮食文化的互相交流与影响进行介绍。记者留意到,展览以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实物、图片、文献资料为支撑,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并着重表现各个历史时期饮食文化所体现出的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中华饮食文化对世界饮食文化的影响。
本报记者 王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