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5・12记忆 一名退役军人的2万字抗震救灾日记

时间:2019-05-14

我叫康乐,今年40岁,重庆人,1997年参军入伍来到自贡武警,从军22年,今年3月份正式退役。 一直以来,我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作为一名2008年“5・12”汶川抗震救灾的参与者,奔赴灾区时,我把日记本放在随身携带的军用挎包里面。只要执行完任务有空闲时间,我都会拿出日记本……

我目睹了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破坏,也永远忘不了灾区那些朴实的人们。

昨日是“5・12”汶川大地震十一周年纪念日,我再次翻开那本收藏10余年的日记,追忆当年我与战友们奔赴灾区抗震救灾的往事。我想把日记发表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同缅怀那年的人和事。

我不是英雄

但我有幸加入了一个英雄的连队

自2008年5月13日凌晨紧急集合,到8月26日部队归建,我们这支部队在北川灾区待了整整三个月零十三天,也许有人会把我当成英雄,但正如我回到驻地给一所小学的学生们作报告时,引用电视剧《兄弟连》里的那句话一样――“我不是英雄,但我有幸加入了一个英雄的连队”。

“5・12”地震发生时,我是武警某部一中队的指导员,我刚到这个连队不足四个月,还是一个新手。正当我茫然时,地震发生了……

那些和我一起的战友们,至今依然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身材魁梧的四班长赵磊,人称“大象”,力大无比,在战士中有很高的威望,在大部队还没有进入到县城中心的时候,他已经作为尖兵在那“活地狱”里穿梭了好几次,在堰塞湖上,他一整天一整天地驾驶着冲锋舟接送着来往的群众,累得腰酸背痛也从来没有怨言。

机敏过人的六班长雷春友,个头不高,满脑子都是主意。他像一个智多星,搭建一个临时指挥所,修理一个装备,支起一顶班用帐篷,他总比别人完成得更好更快。在野外恶劣的条件下,只要你想得到,他就能做得到,没有他完不成的任务。

军事素质过硬的二班长王阿上,贵州人,皮肤黝黑,身体精干,典型的吃苦耐劳型,他带的班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有二话,翻山的时候,他们班负重最多,走得最快。

五班长王礼权,服从命令最坚决,对待部属要求十分严格,对我的生活也关照有加,行军和野外驻扎期间,我们连部相当于就设在他们班上。

8年之后

在街头一眼就被老乡认出了,他一把将我们抱住

2008年8月26日,我们绕道茂县、黄龙、平武、绵阳,安全地回到了驻地自贡市,在走之前的几天时间,我们帮助禹里乡小学安装了一千多套新桌椅,为小朋友们如期开学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等再回到禹里乡的时候,已经是2016年夏天,我和时任杨副支队长因出差到绵阳再度来到这里,在大街上,一个中年男子一眼就认出了我们,一把将我们抱住……

离开之时,他硬生生塞给我们一人一只火腿,说这是北川的特产,万分感谢当初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不要,他不准我们走;我们给钱,他要跟我们翻脸。最后我们只有收下了这份礼物,灾区人民的纯朴再一次打动了我,又把我带到无尽的思绪当中……

5月12日 星期一 晴

今天,天气有点闷热,下午一点钟,我刚查完哨,就上街理了个发,回到中队,看看表,14点20分,离起床还有一会儿,我准备在床上休息一下 。

刚躺下几分钟,门口监控哨兵李丰旭就敲开了我的门,慌慌张张地问:“指导员,监控电脑是不是出问题了。”我迷迷糊糊地起来问:“电脑怎么了?”他说:“它不停地晃,图像也断断续续,都发出响声了,你看……”我愣了几秒钟,回过神来,分明整个房子都在动,地震了!

我冲到操场上,发现大多数人都在这里,有一些正在往下跑。操场的地面像波浪一样起伏,几秒钟后,一切归于平静。

下午,我们从新闻中得知汶川发生大地震。

  5月14日 星期三 阴转晴

今天,我们支队的第一个任务是我受领的,到北川中学协助消防队员搜寻幸存者。

凌晨两点,我带了五十个兵到北川中学门口,教学楼完全倒塌,成了一座废墟,上级叫我们一次上去一个班,其余的轮换着休息。

倒下来的横梁和预制板成了我们在废墟上行走的小路,我们配合消防队员只救出两个活着的学生,他们在倒塌的墙缝中存活了下来,而在他们旁边的两个女生则没有那么幸运。

八点钟又接到任务,要到昨天县城边上那个步行街去抬伤员。这回我们有担架,一上午我们支队就抬了二十多个重伤员回来。

  5月15日 星期四 晴

这几天,我们只能睡在车上,时常被余震惊醒,轰隆隆的巨响响彻整个山间,像地下打的雷,初期我们还觉得惊恐,后来也就习以为常了。

早上,我们又有新的任务,到乡村去救人。说要翻五座大山,还听说里面没吃的,所以上级要我们带相当数量的干粮和水,这样一来,我们可就不能每人都带上自己的被褥了。

全中队人员,一半的人背背包,一半的人背干粮和水,背物资的同志最辛苦,物资装在运行包里,足足有五六十斤重,同志们肩上勒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我叫他们把空的矿泉水瓶垫在背带和肩膀之间,这样感觉舒服了许多。

我们14点40分出发,19点30分到达第一座山的山顶,部队在此宿营,明早再出发,接下来还要翻越四座大山。

晚上,大家席地而睡,两人三人合睡,旁边点了一堆堆篝火取暖,这是我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下睡觉,我相信大多数同志都是。

5月19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我们抗震救灾的第六天,但像过了一个月,人人都很疲惫,生活条件也相当艰苦。特别是到禹里乡的这两天,与家人失去了通信联络,睡在充满了化肥味道的大棚里,地面上还不时爬出些虫子。昨天晚上,有一部分大棚破了,雨水毫不客气地灌了进来……

开始有战士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回家?这是抗震救灾的一个阶段,是最考验人意志的一个阶段,度过这个阶段,整个部队就会从各方面渡过难关,进一步适应这里的生活。

今天的空投物资,一部分是水,一部分是帐篷,还有两大袋米。这些老乡都挺热情,好像怀着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在帮助我们,我从空投物资里拿了些水和饼干分给这些纯朴的山民以示感谢。

6月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们帮山上的农民劳动了一天,上午,我受命组织两个班沿着乡村公路深入到石牛村,主动帮农民干活。

这段时间是油菜丰收的季节,我看到大块大块的油菜地正需要收割,我主动到旁边的农民家里问情况,一个妇女说她们家的菜籽正需要收割,于是我就指挥大家拿着镰刀来到地里。

我带的是四班和五班,这两个班的班长很得力,做事麻利,作风顽强,战士们在他们的带领下基本上没休息,一鼓作气地干了一上午,连农民都惊呼:他们当兵的就是厉害!

那里的老百姓看到我们在为他们劳动,真心实意地在热爱我们,他们讲话很简单,很真诚。他们拿不出什么来表达自己的谢意,但是一杯温热的茶水递过来,就足以让我们心潮澎湃。

6月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晚上,我见到了一个英雄,北川县武警中队指导员钱永存。他个子不高,身材匀称,脸上皮肤黝黑,是个精干的军人。

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地震的情景,地震的时候,他就在中队,当时部队都在午睡,中队全体官兵第一时间撤离了营房,他说很多同志都是穿着内衣内裤跑出来的。跑出来后,所有人都趴在中队操场上,只感觉到山摇地动,中队营房的预制板和墙体竟然飞了出来。漫天尘土,即使睁得开眼晴,也看不清任何东西。

他们中队只有一名司务长受伤,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之后,他们又迅速投入到北川县的抢险救灾工作中,救了许多人,那时大规模的增援部队还没来。

大规模救灾行动开始后,他们绵阳支队的官兵和我们一样“进村入户”到山里,他们驻扎在更为偏远的片口乡方向。

他是河北唐山人,八个月大的时候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现在又经历了汶川大地震,两次都劫后余生,他真是个传奇英雄。

  6月8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是端午节,上午,我又带领两个班,到一座山之隔的青杠村帮助老百姓搬运粮食。我们翻山来到青杠村的北川――茂县公路上,发现茂县到北川的公路已经修到了青杠村,是武警交通六支队负责疏通的这段公路。

然后沿着这条公路向茂县方向跑了三公里才到达分粮食的地点,在这个地段上,堆着数吨救灾物资,主要是大米和简易板房的建材,看来还是公路、铁路才能解决大问题。现在通了一条路,百姓们心里应该更加踏实了。

这条路之所以不能直接修通到禹里乡,是因为路的尽头还在堰塞湖里,禹里乡的老乡们只有把运到这里的粮食、物资用冲锋舟和橡皮艇穿过堰塞湖的水面送到对岸。完成了任务,我们则要翻山步行回到山上的营地,累得我们满头大汗,腿上酸痛,一定长了许多肌肉。

7月6日 星期日 晴

昨天晚上,支队长叫吴副参谋长专门来问我愿不愿回去休息一段时间,我婉言谢绝了,我倒不是发扬风格,我觉得我手下还有六十个兵在这里。作为主官,必须要和他们有共同的经历,我不愿意离开他们太久,现在灾后重建工作马上就要展开,这将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我作为新上任刚半年的指导员,我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和他们同甘共苦的经历,我不愿意在某一个时间段丢下他们独自回去。何况我还没有结婚,没有家室的牵挂,我没有理由回去。

当我向支队长汇报我愿意继续留下来后,他也表示赞同,看得出来,他并不十分愿意让我走,但出于对下属的关心,他给了我一个选择的机会。

(康乐的抗震救灾日记有22000余字,文中仅为节选,有删减)

红星新闻记者 袁伟 采访整理

  • 上一篇:巴山夜雨涨“春”池 四川本周“早晚”要下雨
  • 下一篇:在四川当野外巡护员是什么感受?捡到新鲜熊猫粪"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