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从融资产品到融资平台 四川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路越走越宽

时间:2019-05-26

一条思路

各不相同的融资模式,目的都是为了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入发展活力

一股力量

融资产品、融资平台,虽然都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但背后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

一些烦恼

专利权评估机构不够成熟、专利权的处置难度不小……

本报记者 蒋君芳 朱雪黎 祖明远 雷

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融资”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而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融资历程似乎有更多的辛酸:在融资市场上,轻资产、抵押物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进入传统金融机构的“法眼”。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来,我省以“创新改革”为手段,加快破解这一问题,科技金融领域屡出成果。在试验核心区――成德绵区域,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具体效果如何?企业是如何受益的?5月9日起,“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一线行・探访国家级试验区”报道组,沿绵阳、德阳、成都一路行走,感受到我省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路,正越走越宽。

A从产品到平台 融资路各辟蹊径

最近,绵阳市晋溢科技有限公司仅靠一张机床采购单,就获得了一笔200万元的贷款扩大生产规模。这笔融资的背后是绵阳的一次探索。

探索的主体,是绵阳在几年前建立的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这个以仪器设备共享为核心内容的平台,衍生出了一款叫做仪器设备贷的金融产品,属全国首创。绵阳市晋溢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前期投入主要集中在人和设备上,许多刚起步的企业,很有可能拿不出购买设备的钱。”该平台运营公司总经理陈俊岗介绍,仪器设备贷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不过,这笔贷款背后还有几个附加条件:仅限于购买仪器设备,且购买回来的仪器设备,必须放在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上,允许其他企业申请使用。

成德绵三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入发展活力的初衷相同,但探索的融资模式各有不同。

德阳一家叫做“四川绿华宏远环保科技”的公司,主要从事生态环保厕所行业。“公司接到了大量订单,生产资金非常短缺。”该公司董事长石平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对接下,使用手中掌握的4项核心专利技术成功融资300万元。解了石平燃眉之急的,是德阳探索的专利权质押融资模式,目前已有42户中小微企业受益。

位于成都高新区一栋黄色外墙的大楼里,诞生了被国务院推广复制的创新改革案例――“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创新改革案例(盈创动力模式)。具有科技创新和成长空间的中小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不同融资需求,都能在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上得到满足。

成都高投盈创动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悦分享了一个案例:成立于2006年的必控科技是成都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2012年,该公司在盈创动力平台获得了一笔200万元的天使投资,解决了产品研发、生产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随后,盈创动力充分发挥自身经验与优势,成功帮助必控科技在2014年正式挂牌“新三板”,“我们对一家企业的关注是持续的,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B从台前看幕后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从绵阳到德阳再到成都,这些融资产品、融资平台,虽然都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但背后都离不开一股力量:政府部门的支持。

“作为国家级的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内的企业特点,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居多,如何帮助这一类企业更好更快地成长?相比于市场、技术,政府能做的更多是从科技金融上入手,让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少一些融资烦恼。”黄悦从某种程度上说出了成德绵三地政府的“共同心声”。

政府的力量怎样体现?资金风险池,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手段。

以绵阳的仪器设备贷为例,陈俊岗介绍,这是一款“政府+银行+平台”的新型科技金融服务产品,由中国工商银行绵阳分行提供低利率纯信用贷款,绵阳市财政局建立风险池为企业增信兜底,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提供全链条仪器共享服务。政府、银行、平台三者按照5∶3∶2的比例来承担风险。“就像投资时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风险被稀释了。”

德阳的专利质押融资同样如此。其“银行贷款+保险保证+财政风险补偿”模式,不但有政府财力作为支撑,还创新性地引入担保机构,实现了“双保险”。“政府首期不光设立5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还建立了专项补助资金,对企业按贷款额同期基准利率利息总额的40%进行贴息,按保险费和专利价值评估费发生额的50%给予贴费。”德阳市发改委引资办副主任张静介绍。

为何是这样的模式?绵阳市商业银行军民融合科技支行行长罗奇说出了“心里话”,“金融机构在决定是否放款时,首先考虑风险防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就是轻资产、抵押物少,一旦经营遇到危机,它们的还款能力是有限的。”

罗奇坦言,虽然该支行运行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坏账的情况,但“焦虑感”始终存在。“政府部门的支持,相当于让金融机构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科技金融产品的创新中去。”

C从点到面 推广路上各有“烦恼”

从2016年发放首笔贷款至今,德阳已有42户中小微企业质押专利122件,融资4.62亿元。这其中,有较大一部分放款,来自长城华西银行德阳高新科技支行。

“目前放出去的款都是正常的,还没有走到专利权处置这个阶段,但我们的担忧仍然存在。”在该支行综合部经理杨肖看来,专利权质押贷款这一融资产品,要想在更大的范围内铺开,仍然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专利权评估机构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省内都找不到这方面的评估机构,而且不同的评估机构有时给出的评估价值差距较大。”杨肖还记得,曾经有一位专利持有人,拿着一份专利价值评估报告,要求在银行抵押贷款,评估机构给出的价值是18亿元。这让他有些哭笑不得,“银行肯定不敢根据这个评估值来放贷。”

专利权的处置更令人头疼。“目前国内都没有一个非常专业的专利权交易平台,一旦发生不能还款的情况,银行要将抵押的专利顺利交易出去,难度不小。”不过在杨肖看来,这些问题都会随着专利权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而逐渐解决。

不同于德阳,成都高新区的盈创动力模式,在更早的时间就开始向省内其他市州、甚至是省外推广。截至目前,盈创动力已经在省内设立了14个工作站,并在江苏、辽宁等地建立了省外工作站。

不过,复制推广过程中也难免碰到一些问题。“无论是资金资源还是企业资源,省内其他市州都难以和成都媲美。”黄悦说。

克服困难,需要转变思路。近期,由盈创动力运营管理的“四川省创新融资基金”已向广元金服等12家市州平台公司投资2亿元,“相当于我们直接注资到地方。”黄悦说,将以基金投资为纽带,与其他市州建立紧密联系与合作,真正让模式、体系、产品、服务在其他市州落地生根。

  • 上一篇:成德绵金融创新为何最多?
  • 下一篇:四川完成首轮对接 整改方案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