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姗姗)“我一动不动坐在那里,开始书写,一个人,一个村庄。从开始,我就明确地知道,这个人将要消失,这个村庄也将要消失。”5月25日,“愿你面前的道路是笔直的――阿来《云中记》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云中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汶川地震后,四川一个300多人的藏族村落――云中村伤亡100余人,根据地质勘测,村子所在的山坡将在几年内发生滑坡,于是在政府的帮助下,整村搬迁至一个安全的地方。然而,村里的祭师阿巴内心越来越不安宁,他总是惦念着那些死去的人,最终决定返回云中村,照顾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亡灵……阿来说,写作这部作品,他一直是在莫扎特《安魂曲》的陪伴下进行的。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不少作家开始着手书写地震题材的作品。阿来也想写,但却不想一味写灾难,因而迟迟没有着手写作。2018年5月12日,听到防空防灾警报,阿来突然泪流满面,于是关闭写了一半的新长篇,开始创作《云中记》。当年10月,阿来写完这个故事。“到此,我知道,心中埋伏10年的创痛得到了一些抚慰。”阿来感叹,至少在未来的生活中,自己不会再像以往那么频繁地展开关于灾难的回忆了。
延伸阅读
写出人性的温暖和闪光之处
□本报记者肖姗姗
新书发布会上,阿来平静地叙说着最新长篇小说《云中记》的创作历程。
酝酿10年,阿来说他没有按照写作畅销书的路数,在《尘埃落定》开辟出的熟悉地盘上重复自己,“我要用颂诗的方式来书写一个殒灭的故事,我要让这些文字放射出人性温暖的光芒。”
一味写灾难,不是他想要的
“2008年5月12日,我在家中写作长篇小说《格萨尔王》,徜徉在古代神话世界中。14时28分,世界开始摇晃,抬头看见窗外的群楼摇摇摆摆,吱嘎作响,一些缝隙中还喷吐出股股尘烟。”汶川地震的回忆,在阿来的脑海中至今清晰。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阿来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写作,只是想在抗震救灾中,力所能及地尽一点自己的力量。
再回到书桌前,他完成了《格萨尔王》的写作。而彼时,已有很多作家开始写作地震题材的作品。阿来也想写,但却觉得无从着笔,一味写灾难,不是他想要的。
直到2018年5月12日,阿来才决心创作涉及汶川地震题材的小说。起初,这部小说叫《云中村志》,而后才改名为《云中记》。对此,阿来表示:“云中记,3个字,不多不少,很美很空灵。我喜欢这样的美感,世界上有很多令人伤心的事情,我们需要美好的念想。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和闪光之处。”
机缘到来,故事自然探出头
这样一部没有丝毫前期准备,但其实准备了10年的作品,获得了分享会嘉宾的赞同。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我相信,在阿来那里,写作是一件有神性的事情,一切听凭机缘的发生,机缘到来时,故事自然会从某个人的意识中探出头来,在世间流传。”
作为一位专业编辑出身的作家,邱华栋对《云中记》的语言不吝赞美。“小说的第一句就非常漂亮!‘阿巴一个人在山上爬着……’一下就把我们带入。”邱华栋直言,读《云中记》,要采取一个对话和凝视的方式,这样才能重回2008年那个时刻,最终,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诗人欧阳江河认为:“文学中和生命中,有的东西不要着急,它会慢慢出来。十年,他只是等待,等待完了,我们这些读者、批评家、中国文坛,等来了这么一部伟大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