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东北小伙变"成都女婿":研发气象接收系统 服务北极气象站

时间:2019-05-26

5月17日下午两点过,成都青羊总部基地一间实验室内,王少奇正在反复调试实验桌上裸露的电路板。身前,屏幕上的射频微波信号,如火焰般上下跳动着。

“我们这是在采集某个气象站的信息,包括温度、湿度、云层厚度等信息。”王少奇说,这些信息经过相应的运算,就可以生成气象云图。简单来说,大家看到的天气预报就是这么来的。

用电子信息的射频微波服务气象领域。2014年起,王少奇主持研制的项目,成为国家气象局的北极站接收系统信道分系统项目。这期间,他见证了该行业元器件从七八成依赖进口,到如今九成以上自主研发的艰辛过程。

南下成都

“把我一个抗冻的东北人都冷怕了”

王少奇,吉林长春人,自称理工直男。2003年,他坐上南下的列车来到成都,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刚来的时候,还是很痛苦,这里吃得太辣了,肠胃都受不了。”王少奇说,另外就是太湿冷了,“把我一个抗冻的东北人都冷怕了。”他至今记得,在成都过的第一个冬天最难受,一床5斤重的被子、一床3斤重的被子,他盖得严严实实,脚却还是冰凉冰凉的。

那个冬天,他穿着黄胶鞋在华阳参加军训,结果冷得长冻疮了,“老家的人都不信。”王少奇说,仅仅半年后,他就爱上了这里。城市干净宜居,最主要的是这边电子信息产业发达,机会很多。

毕业后,他在一个国营厂干了一段时间,随即进入成都爱科特科技公司。2014年开始,主持研制了国家气象局的北极站接收系统信道分系统项目,“当时还派了两个人跟着气象局的人过去进行性能联试,待了10天左右才回来。”王少奇说,当时考虑到北极的极端气候,从机柜、机箱到所有的元器件,都选用了特殊设备,甚至还加了温度感应装置,一旦低于设定的温度,就会对设备进行自动加热。而用来接收信号的天线,还具备自动除雪、融雪的功能。

记者了解到,王少奇所带团队,还参与了风云3号02批次国内气象接收站信道分系统项目。“2010年的时候,七八成元器件都需要依赖进口,到现在,为了做到自主可控,90%已实现国产化。”王少奇说。

技术攻坚

整整五天团队吃睡全在实验室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甚至支援海外建站,王少奇的团队用了六七年时间,“中间的艰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王少奇说。

2011年底,他接到任务,要求在气象信号接收低失真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就是要自主研发高性能低噪声放大器。“任务交下来两三个月,我们都是懵的,遇到瓶颈卡住了,指标始终没达到想要的效果,不晓得该咋整。”王少奇说,之后又到一些高校、院所寻求帮助。

“记得一个周四,我们都下班出门了,老板突然打电话通知回去将放大器的性能调整到最优。”王少奇说,没想到,这一回去就在实验室待到了下周一,整整五天,吃睡全在实验室,天天吃方便面、火腿肠,困了就眯一会儿,“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当时真的就想哭一场。”王少奇至今记得完工时的场景。老板拉着他的手握了好久好久,“要重奖!要重奖!”

除了气象领域,王少奇带团队研发的产品还被广泛应用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领域。去年6月21日,贵州马达岭发生强降雨,他们和当地政府安置的边坡雷达发出预警。12小时后,现场发生大面积滑坡。“我们就是利用雷达成像来监测边坡形变,一旦被监测目标的位移和速率发生异常变化,就会提前发出预警。”

扎根成都

乐于看到电子信息人才不断涌现

“很庆幸当时选择留在了成都,找了个成都女友,成了成都女婿。”在环境清幽的青羊总部基地,已升任成都爱科特科技公司常务副总的王少奇说,他正准备在青羊区落户,“也在考虑娃娃上学的事了,看样子是要在成都扎根了。”

王少奇说,作为管理者,最让他欣喜的还是人才的不断涌入。受益于成都市青羊区的政策和支持,他们招到了很多电子信息人才,为这个领域输入了新鲜血液,“就像我大学毕业时的选择一样,留下来,然后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柳锋实习生王钰

  • 上一篇:成都拟颁新“禁烟令” 电子烟明确纳入监管
  • 下一篇:穿越时光 感受天府之国服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