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要趁着一个好的天气冲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希拉里台阶(海拔8700米)至南峰顶(海拔8800米)在5月22日当天,出现了严重“堵车”状况,导致队伍无法正常前行,气候寒冷导致静止中的队员严重冻伤,并且延长了队伍下撤的时间,备氧量不足,意外随之发生。据尼泊尔当地媒体《喜马拉雅时报》报道,5月23日-24日,至少有4人在珠峰遇难。
原西南交通大学老师贾林昌在珠峰“堵车”当天,正好返回了珠峰大本营,成功避开了这次事件,在登顶时双目失明的他事后说道,“考虑22日天气好,很多登山者会选择这一天,于是选择了提前冲顶。”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逯望一
摄影记者 刘海韵
幸 运
预料“窗口期”人太多 错开高峰提前冲顶
现年54岁的贾林昌,现任中国华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EPC项目管理部经理,酷爱户外运动,为实现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梦想,贾林昌历经长期精心准备,从第一张攀登计划书成型到今年成功登顶,正好十年。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的校友,学校在他成功登顶后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祝贺。
26日,已经回到成都的贾林昌,在参加完西南交通大学的一场活动后,马不停蹄赶到了与记者碰面的地点。握住他的手,坚硬的老茧和冷冻、摩擦后大块翻起的皮,让人印象深刻。这双手的背后,正是贾林昌这次有惊无险的登珠峰经历。
每年的4月5日-5月25日,是珠峰南坡的登山旺季,根据尼泊尔政府公关部的数据,今年共有381位登山者获得了攀登许可,创了历史新高。4月5日,贾林昌和队友从成都出发,4月7日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4月13日,徒步到达海拔5300米的珠峰大本营。
从4月16日开始,贾林昌开始在大本营与罗布切峰壑珠峰昌C2、C3营地之间往返适应,“当时已经有很多队伍达到,以往的登山季天气都比较好,并且好天气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很多队伍会自由选择攀登时间,比如一部分今天,一部分明天。”
然而,据贾林昌从4月13日达到珠峰大本营后的亲历所述,今年的天气很不稳定,“两天很好两天很差,间断出现,所以让登山者很为难。”5月中旬,根据当地天气预报,5月22日、23日两天天气状况较好,也就是登山者们所称的“窗口期”。
贾林昌说,预计在5月22日冲顶的登山者人数很多,可能会出现拥挤的情况,于是在领队的建议下,他们决定提前行动。5月16日,贾林昌和队友及向导从珠峰大本营出发,于5月19日晚上到达珠峰C4营地,为了错开登顶高峰,队伍于当晚直接冲顶,于5月20日上午8点过,登上了珠峰。
不 幸
下山途中双目失明 每一步都是生与死的较量
“当到了峰顶看到只有我们一支队伍时,确实很开心。”贾林昌回忆。不过,预料之外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由于气候寒冷,狂风不止,贾林昌在取下面罩之后,只顾把眼镜紧紧抓在手里,忘了佩戴,导致眼睛受伤。在峰顶停留了10分钟左右,队员们开始下山,下到海拔8700的位置,贾林昌眼睛开始失明。“最初感觉眼睛里很酸,往下走了一段,感觉眼前就是一片白雾,我以为是眼镜出了问题,摘下之后还是看不见,我才晓得眼睛受伤了。”
体力、气候和氧气储备是最大考验,在向导的帮助下,贾林昌改变了面向山顶,通过绳索返身往山下滑的方式,而是背对山顶,面对下山的方向,左手套在绳索上,右手撑着山体表面,一步步往下走,终于在当日傍晚到达了海拔7900米的C4营地。
而此时,珠峰“堵车”还未来临。5月21日,经过一夜的休息,贾林昌恢复了视力,继续往山下走,在下山途中,见到了从C3营地(海拔7300米)前往C4营地(海拔7900)的登山者,“根据窗口期的时间,当时我就在想他们很可能遇上‘堵车’。”
记者根据贾林昌提供的照片和视频看到,雪白的山腰上,一支长长的五颜六色的队伍,在往山顶攀登,“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我和他们碰到后都没有过多交流。”贾林昌说。
22日早上,南峰顶(海拔约8700米)到希拉里台阶(海拔约8800米)出现了严重“堵车”状况。北大登山队队员王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于尼泊尔时间凌晨4点多到达这一路段,拥堵时间超过2个小时,而整个登顶过程中不光这一个地点堵,只不过这里是最堵的。他个人被堵时间总计超过5个小时。
由于“堵车”致队伍无法正常前行,气温寒冷使静止中的队员严重冻伤,并且延长了队伍下撤的时间,备氧量不足,意外随之发生。据尼泊尔当地媒体《喜马拉雅时报》报道,5月23日-24日,至少有4人在珠峰遇难。
回想起在登山途中见到的登山者遗体,贾林昌倍感遗憾,当自己成功登顶返回之后,也体验到从没有过的恐惧。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攀登珠峰每一步都是生与死的较量,每一步都是对体能和意志的考验”,他以无腿老人夏伯渝为榜样,“爬”过昆布冰川、攀爬洛子峰西壁、经过“黄带”、渡过“希拉里台阶”,一步一步向着梦想前行,向着珠峰前进,最终一尝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