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藏羌彝走廊发展论坛暨第十一届西部五省区社科院院长联席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日讯(记者 陈淋 摄影报道)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强藏羌彝走廊新时代经济文化互动与融合、文化产业、脱贫攻坚、民族和谐等领域的研究,促进我国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稳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6月1日,由青海、甘肃、陕西、四川、西藏、贵州、云南等七个省区社科院共同主办的“新时代藏羌彝走廊发展论坛暨第十一届西部五省区社科院院长联席会”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青海、甘肃、陕西、四川、西藏、贵州、云南等七省区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各分院分所等省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近100余人参会。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致辞
此次论坛开设了“脱贫攻坚”“民族和谐”“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四个分论坛。与会专家紧密围绕论坛主题,结合各自研究方向,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等不同学科领域,就新时代藏羌彝走廊的脱贫奔康、民族交流、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旅融合等重大现实问题、理论问题展开了深入地探讨。
中共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怡在致辞中指出,四川历史上辉煌文明成就的取得,无论是古蜀文明还是丝路文明与茶马贸易,皆与“藏羌彝走廊”区域及其各族先民的参与密不可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藏羌彝走廊”区域文化和旅游及相关领域发展,既是新时期各地共同面临的新课题,也是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要求。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在欢迎辞中讲到,藏羌彝走廊是地理环境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集中、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民族地区,拥有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特色浓郁的巨大文化资源和独特文化秉赋,在我国民族文化版图及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特殊价值。他指出,西部省区社科院应共同携手,构建开放型、多层次、宽领域、网络型的藏羌彝走廊建设研究共同体,为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智力支持。
在开幕式上,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作了精彩的主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学学会执行会长王延中研究员分享了加快高原牧区经济发展的几点体会;中央民族大学张曦教授探讨了藏羌彝走廊研究―地域社会•共同体•道路;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玮教授介绍了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及特色;西南民族大学赵心愚教授分享了其对史志文献所记盐源、宁蒗摩梭婚姻家庭形态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沈茂英研究员介绍了四川藏区精准扶贫“退出村”后续发展面临的约束纬度探究。
与会专家认为,藏羌彝走廊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交流融合的通道,也是我国目前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新时代藏羌彝走廊发展还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还需要深度观察与深入研究,为走廊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智力支撑和实践指导。本次论坛的圆满召开,对于促进藏羌彝文化的社会宣传、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建设、增进藏羌彝走廊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有积极作用。
据悉,本届论坛共收到专家学者论文80余篇,经过专家匿名评审和会议评审,有76篇论文入选会议,其中20篇论文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七个主办方单位领导为获奖作者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