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都江堰的清水河,在成都武侯区晋阳街道短短1.7公里的河段,有19名守护者。
78岁的陈维聪,71岁的刘明生,68岁的张本强,67岁的刘武凡……清水河守护者们平均年龄65岁,最大78岁,最小52岁。
每天写巡河日志,上午两人、下午两人,分别巡河2个小时。查看有无污水排放、有无行洪障碍,河堤有没有损毁,有没有垃圾堆放,河里有无淤泥堆积、杂物漂浮……发现的问题会在每月一次的例会上进行总结,向社区和街道汇报。
他们被称为“民间河长”。
人们熟知的是“官方河长”。在国家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为打好“治水战役”,2017年成都全面推广河长制,书记市长挂帅“总河长”,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河长管理体系。
2018年,武侯区水务局、武侯区河长办聘请在校大学生、企业员工、教师等各行各业的市民担任“民间河长”,联合官方河长共同推动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民间河长”的称呼由此而来。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这种巡河制度就开始了。最初的故事,与2012年清水河下游发大水有关。
民间“河长”
每天写日志巡逻河面
“今天又是一个艳阳天,一大早火红的太阳普照大地,祝大家保重身体!常规巡河,河面安静,有钓(鱼)者,经劝说后,马上收杆。值班人:吕容、潘桂雪。”
这是6月5日上午的巡河日志,里面除了描述巡河所遇问题,行文还带着中老年文风的可爱,蓝色文件夹里的笔记本,每一页都是这样的日志。
这段位于晋阳中央花园二期外的河流,河长是晋阳街道金雁社区党委书记刘晓庆,“他们一直是志愿服务,坚持每天都巡查,还对发现的问题回访跟踪,监督整改,非常有效地协助了河道环境的治理。”
志愿巡河制度的缘起可以追溯到2012年河流水位的一次猛涨和漫灌。河流守护队的发起人刘明生和李荣珍对那次的大水印象深刻。
“那年下了几场暴雨,河里的水全都漫到小区来了。”“那个水哦,河边涨到了大腿这里,小区水最深的地方到腰了。”“我们社区民警的衣服都没有干过。”
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小区治安保卫队的志愿者,协助救援工作,大水过后,巡河、防洪被提到了议事日程。“2006年,我们就有人自发地在河边巡逻啊,看看水位之类的。但从2012年开始,慢慢地觉得这个巡河还是要有规范和机制。”刘明生说。
加入巡河的志愿者们多了起来,2016年的4月,在社区的协助下,守护队开始走上了正规化的管理道路,制定了值班制度,规定了巡河时间。
2018年,随着武侯区“民间河长”的推广,这支19人的守护队自然而言成为了清水河的“民间河长”,巡河的具体内容也和“河长制”中“管理目标”对接,愈加清晰和细化。
琐碎“战斗”
劝垂钓劝焚烧磨破嘴皮
巡河并不像人们想象那么容易,拿着手机,拍拍录录,不符合管理规则的记下来就完事了。
这是一场劳心劳力的“战斗”,耗费精力,嘴皮累、心也累。
比如现在,恰好是禁渔期。这段禁渔期,从3月1日起,到6月30日止,河边的牌牌上白底黑字:“禁止捕捞作业、游钓和水禽放养。”
不让居民钓鱼,简直太困难了!“你去那边和他说,他说好,你刚走,他就又偷偷去钓了。有时候,还要吵起来。”62岁的张仁仲说。
至于劝阻中元节期间在河边焚烧香蜡纸钱,则更是难上加难,“这种传统的习俗根深蒂固,劝起来嘴皮都磨破了,别人还恨不得撸起袖子就上来。”志愿者李荣珍说,有时候没办法,他们只好请社区工作人员出面协调解决。
除此以外,还有各种意外情况出现。比如,欲在此轻生的人,李荣珍遇到好几次了,年轻人工作不顺,对生活丧失信心,冲动地站在河边上;老年人发生家庭矛盾了,也是站在河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水面。“觉察到情况不对,我们要跟他们聊,有时候一下子就说几个小时。”
当然,也有自豪感油然而生的时刻。
2016年的7月,清水河金雁社区段河水暴涨,很快翻过了河堤,还呈现上涨趋势。很多居民不知危险,带着孩子跑来看热闹,志愿者们在河堤旁守了十多个小时,将一波又一波的居民劝离,没有发生过任何意外。
志愿者们也发现过河堤垮塌的安全隐患,不断地向上级反馈,阻止旁人靠近等,不到二十天完成了河堤修复,彻底清除了安全隐患。
河岸变化
柳树成荫河面碧波荡漾
让人欣慰的是,这种志愿守护行动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喜爱写诗的刘武凡,为这种变化创作了二十多首诗了。记者采访这天出来的一首,名字叫《二期河岸一瞥》:“当头红日普天照,不尽河水浪滔滔。逶迤长堤覆翠柳,百鸟婉啭音袅袅。闲庭漫步看流水,两岸如画景妖娆。忽闻枝头蝉初鸣,不见满树红樱桃。”
“河岸柳树成荫,河面碧波荡漾,偶尔还有白鹭飞过,看到这怡人的景色,心情非常愉悦,我就有感而发,不由自主地就会吟上几句”。刘武凡爷爷绝对算是文艺爱好者。
“你不知道以前这段河有多脏,有多臭。”李荣珍回忆起来,鼻子会微微皱下,似乎气味就在眼前。曾经的河道里面,除了污水流入,有死鱼,各种垃圾,有时候甚至也有动物的尸体。
改变源自市、区对河流的整治,同样也离不开“民间河长”们的努力。“我们要查排污啊,也要注意垃圾,还帮忙打捞过共享单车。”李荣珍说。
这群大部分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年轻时也曾是各行各业的能手,有大学校长,也有医院、水电系统、粮油部门的管理者。面对问题时,他们也是想法多样,常有妙点子。“偷钓这种行为怎么断绝?不如弄个室外垂钓活动,让他们来专门的地方钓吧。”李荣珍说。
“不管怎么说,看到自己身边的环境变好,我们都很开心,心情也很愉快。这也是做好事了。”李荣珍说。
这场清水河的“守护战”肯定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燃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