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也意味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将迎来立法护航。制定该“征求意见稿”有着怎样的考量?将对公园城市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6月5日,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政策法规研究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进行了介绍。
起草
将生态优先放在首要位置
征求意见稿共7章85条,对城市形态、城市绿态、城市文态、绿色生产生活、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公园城市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政策法规研究处处长雷登贵参与了该“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他表示,通过制定该条例,可为公园城市建设及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并规范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推动公园城市建设事业科学发展。
他认为,该征求意见稿首先体现了生态优先的特点。比如,征求意见稿明确,按照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多层次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以森林、湿地、农田、绿地景观构筑城市生态绿隔,构建与资源禀赋、生态本底、环境条件等相适应的城乡空间框架。在空间形态上,要结合生态绿隔区、环城生态区和城市内部的道路、河流、公园绿地等划定城市通风廊道,形成透风见绿、开合有致的空间形态。
如何保护绿态,如何让绿态融入城市建设?记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提出,强化森林、湿地、林盘、河流等生态要素保护,通过实施补植补造、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森林覆盖率。同时,还定下了一些具体的数字目标: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3%,森林质量逐年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40%,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林荫路推广率不低于85%。
此外,征求意见稿对破坏公园城市绿态的行为明令禁止,比如:禁止在公园、城市绿地范围内高声喧哗、大鸣大放等制造噪声污染;禁止擅自砍伐树木、采集植物、猎捕动物、捡拾鸟卵等。
多元
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
“同时,该征求意见稿并不死板,不仅强调绿色生态环境,同样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雷登贵举例说,比如,统筹建设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科技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智能无障碍设施等公共设施,推动文化、康养、休闲、运动、教育、防灾应急与生态保护建设有机融合,形成开敞通透、开放共享的生活空间。科学规划和加快建设通用机场、智能停车场、智慧道路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综合智慧市政平台,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科学性与精准性等。
记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关于公园城市文态传承的有关内容。发掘保护古蜀文化、三国文化、道教文化、大熊猫文化、诗歌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天府锦城“两江环抱、三城相重”古城格局,恢复摩诃池等历史文化景观要素。在打造亭、台、楼、阁、牌坊和公共艺术装置等标志符号时,应当注重植入蜀锦蜀绣、川剧等蜀文化元素。
此外,该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破坏公园城市建设的行为进行劝阻、举报。雷登贵认为,通过建立健全公开监督渠道,一方面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咨询、反映、建议、求助、投诉等来电的处理,为市民提供方便和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群众提供一个更加透明的社会监督窗口,督促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单位将服务管理等工作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王琳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