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会客厅】贾瓦盘加:学前学普与保护母语不冲突

时间:2019-06-11

主持人

本报记者 何勤华

  嘉宾

贾瓦盘加 凉山州语言文字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在民族地区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教育,对幼儿教育有什么影响?与母语保护是否有冲突?工作中,如何将学前学普与保护母语结合起来?近日,记者采访了凉山州语言文字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贾瓦盘加。

主持人:在凉山州“一村一幼”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对幼儿有什么影响?

嘉宾:影响重大。先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出生在民族地区,从小生活在彝语环境中,父母和身边的人都讲彝语。小学老师是汉语老师,他不懂彝语,上课讲的我完全听不懂,我们用彝语表达的东西,他也听不懂。小学上了三年,我还是听不懂汉语,三年后才逐渐听懂了,成绩突飞猛进。

主持人:幼儿通过对普通话的学习,上小学后有什么变化?

嘉宾:提前了解、学习汉语,算是提前打通了汉语和彝语之间的隔阂。进入小学后,能清楚地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理解能力的提升。

主持人:现在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这是否意味着辅导员也需懂双语?

嘉宾:是的。为了让幼儿能听得懂汉语,辅导员需懂双语。懂双语并非是指会汉语的彝族辅导员。在凉山部分地区,很多汉族干部也熟悉彝语。此外,木里县是全国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这里的辅导员也需会藏语。

主持人:有人认为,在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母语,保护传统文化存在冲突?

嘉宾: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思想。

从法律法规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学习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提出,自治州内以招收彝族学生为主的中、小学校,积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此外,《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也提出,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公民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从实用性来讲,学会了普通话,又多了一门交流的工具,对上学后及时跟上学业很重要。这一点,不会普通话的外出务工农民在外务工时受到困扰,甚至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例子都有。

再者,孩子们的普通话交流,主要还是在校期间,回到家中,大多还是用母语和父母家人交流。不存在母语丢失、传统文化被摒弃的情况。

主持人:幼教点的辅导员是否存在流失现象?

嘉宾:这是人才流动、晋升和成长的表现。但政府部门也应该在辅导员待遇上给予倾斜,毕竟他们工作在艰苦地区,责任还很重大。

  • 上一篇:凉山三年将新改建公共厕所1478座
  • 下一篇:凉山“学前学会普通话”试点一年 大山深处传来童声:“您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