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5日讯(记者 陈淋)6月15日,四川省社科院自贸区发展研究中心召开“成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研讨会”。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和成都市自贸试验区推出的13个案例展开研讨。
据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两年来,已累计形成超过400个实践案例,平均不到2天就诞生1个,探索形成“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全国首创经验。截至今年2月,有29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省复制推广。不久前,国务院在全国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第五批共18条改革试点经验,四川占了六分之一。
在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看来,成长了两年多的四川自贸试验区具有五个特点,即体制机制双层创新、区内区外协同推进、政府市场两手用力、理论实践互动耦合、历史逻辑自然延伸。他指出,四川自贸区传承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优秀历史基因,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创新的胆识、务实有力的举措,扎实抓好自贸区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彰显了“四川智慧”,凸显了“四川力量”。
李后强认为,今天的自贸试验区就是思想解放区、责任担当区、压力试验区、内外链接区、政策研制区、探索先行区。作为国家试验田,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应该进行最大程度的制度创新,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程序优化。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是“排障车”,自贸试验区工作人员是“清道夫”,排除一切不利于生产要素、商品、服务自由流动的障碍。自贸试验区不是“栽盆景”而是“种苗圃”,经验、做法要可以复制、推广。
针对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李后强提出,需要通过六个“推动”实现“六化”。一是推动成果决策化。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成果进入党政决策程序,使制度创新的成果真正为决策程序,使制度创新的成果真正为决策所用,同时以服务决策为目标,制度创新更有方向性,避免出现点状化、碎片化的创新集合。
二是推动经验扩散化。要使创新的“星星之火”达到“燎原”之势,助力创新案例的复制推广,需要变行政许可为行政确认,打造“创新―应用―推广―升级―再创新”的螺旋式上升通道。
三是推动工作联盟化。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要以开放的思想推动自贸试验区试验探索,变竞争为协作,主动创建或积极加入全国性的自贸联盟,以改革发展的眼光取经,以取长补短的思想“吸智、引智、招智”。思想推动自贸试验区试验探索,变竞争为协作,主动创建或积极加入全国性的自贸联盟,以改革发展的眼光取经,以取长补短的思想“吸智、引智、招智”。
四是推动研究国际化。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要实现开放化、国际化、前沿化,我们要以“开门办自贸”的心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贸区广泛交流,系统研究其类型、性质、特征、演化规律、发展经验、通行做法和政策体系等,为国内创建更加开放的载体和平台提出高质量对策建议。
五是推动效应大众化。自贸区建设与普通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自贸区建设要全面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度和便利化水平,不断激发各种市场活力,为人民群众就业、创业带来更多便利,为企业减少更多经营成本,让人民群众的生活选择更加自由开放。
六是推动自贸港标准化。自贸港是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资金、货物进出也更加的便利化,中央反复强调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当前自贸试验区的探索和实践,将为自贸港建设打下良好和坚实的基础,在自贸区试验阶段就要注意与未来的自贸港建设相衔接。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