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23日讯(记者 戴璐岭)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首次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已在我省发生虫情。那么,草地贪夜蛾目前对我省农作物的危害情况?针对疫情,我省又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今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罗怀海研究员对此进行了解答。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具有特别能吃、特别能飞、特别能生3大特点,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威胁极大。”罗怀海告诉记者,截至7月18日,已在全省20个市州(除阿坝州外)、124个县(市、区)发生,发生面积100.09万亩。发生县数和发生面积位居全国前列。
具体来讲,一是覆盖范围广,已扩散到70%的涉农县,蔓延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甘孜州九龙、巴塘等县。二是重发区域集中,南充、凉山2个市州发生面积占全省的65%。三是扩展速度快,全省发生县数比6月初新增57个,发生面积新增1.7倍。四是危害作物多,受害作物从玉米扩展到高粱、甘蔗,全省发生面积5000余亩。
针对本次草地贪夜蛾虫情,7月以来,省政府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和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防控工作。农业农村厅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的应急防控工作领导小组,4次召开全省防控工作现场会和视频会,2次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农业农村部《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确保各项监测防控措施落地落实。所有发生县均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部署会或防控工作现场会,大力推进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同时,在攀西、川南周年繁殖区和盆地迁飞过渡区,沿金沙江流域和盆地东南缘分别设置两道监测防线,安装高空测报灯132台,自动虫情测报灯136台,性诱监测设备9万套,准确监测迁入动态,全力扑杀境外、省外迁入虫源,遏制迁出虫源,减轻害虫危害。以县为监测单元,实行网格化管理,组织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测报员开展拉网式排查3.6万余人次,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严格落实虫情报告制度,首次发现当日报告,发生防治信息一周两报。全省共召开趋势会商会138次,发布植保情报和防控警报307期。组织植保专家24小时值守草地贪夜蛾QQ群、微信群,在线诊断,在线提供防控办法,在线发布预警信息。
组建由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气象局等有关专家组成的草地贪夜蛾专家指导组,实行1个省级专家联系1个市州,1个市级专家联系1个县的定向指导制度,指导防控技术到位情况、防控物资准备情况、防控工作推进情况。
此外,记者了解到农业农村厅和财政厅已下达中、省草地贪夜蛾专项资金4000万元。据调度,共有75个市县财政投入1693万元用于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全省已出动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6.3万人次,组织高效对路农药72.5吨,出动植保无人机和高效植保机械4.1万台次,开展统防统治98.7万亩次。
罗怀海表示,通过2个多月的努力,全省春玉米发生田块处置率100%,夏玉米、高粱和甘蔗发生田块普防1次以上,综合防控效果达90%以上,预计春玉米危害损失率在3%左右,低于农业农村部确定的5%控制指标,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