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匠心传承 成都老人120道工序出一个乒乓球拍

时间:2019-07-24

曹立熹(左)和吴伟(右)在他们的乒乓球拍工作室商量制作球拍。

用游标卡尺测量梅花桩桩柱颗粒。

安装梅花桩桩柱颗粒。

测量球拍底板干湿度。

吴伟测量梅花桩桩柱大芯平整度。

师徒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制作的球拍底板。

7月16日,成都市上池正街108号院一间车库里的工作台前,一位83岁的老者和一位中年人正忙着维修一批乒乓球球友送来的球拍。

眼前这位老人就是人称“成都曹大爷”的曹立熹,多年前他曾为朱雨玲、王曼昱、邱贻可等多位中国乒乓球国手维修过球拍,在全国球友和专业选手中颇有声望。旁边的中年人是他的徒弟吴伟。2年前,吴伟与曹大爷一见如故,人到中年的他执意拜师,更是在距老人住家不远的地方买下一间车库,打造属于师徒二人的定制乒乓球拍工作室。

上世纪50年代,酷爱乒乓球的曹大爷就开始自制乒乓球拍,那年他才16岁。多年后他独创的“竹纤维”和“梅花桩”两项制拍技术更成为“中国造”球拍的一股清流。老人制作一只球拍,从选料到切割底板,再到打孔、粘贴……需要120多道工序,耗时数日。即便如此繁琐,60多年过去,他对制作、维修球拍的热情丝毫不减。

如今,曹大爷对自己的徒弟很满意,“最想看到我的修拍和制拍技艺能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据徒弟透露,师父还有件宝贝,那就是他多年来的维修登记册,每个送修的球拍都有详细记录,球拍重量、海绵和层数、送修时间、损坏情况以及主人的技术特点等。

“国内制作的乒乓球底板市场占有率不高,多数中高端底板都被国外企业垄断着。”吴伟坦言,他希望能做成世界闻名的乒乓球底板,让师傅的技艺蜚声海外。

本报记者肖雨杨摄影报道

  • 上一篇:如何切入成都“东进” 企业家们这样说
  • 下一篇:川剧《落下闳》在成都首演 20余次易稿弘扬伟大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