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 本报记者 曾实
“老头儿,最近天热起来了,消毒要更勤一些才行!”“要得,我这就去!”7月19日早上8点刚过,家住达州市通川区磐石镇牟家碥村三组的刘永会和丈夫李必成这样说……
原来,这里栖息着近两万只白鹭。最近7年间,这群冬去春来的“白色精灵”被这对六旬夫妇照护着。这些白鹭与李必成夫妇有着什么样的渊源?近日,记者走进牟家碥村一探究竟。
身份1
白鹭的管护员
李必成在家里换上筒靴,将20公斤水和药物兑好装入喷雾器,然后招呼记者一道往他家后面小山坡上的竹林走去。小山坡四周都被一米多高的围栏网围住,入口是一个蓝色雨棚做成的自制简易门,门锁是两根铁丝。
“就是他嘛,说怕有人进来打鸟取蛋,非要趁着今年白鹭全部飞回来前给竹林做这个网,花了好几十元钱。”刘永会嘴上虽不停抱怨,但也不忘叮咛,“消毒仔细一点。上山小心一点,路滑得很,背那么重,这两天才落了雨。”
这片竹林大约十来亩,凌乱地生长在小山坡上,山坡上铺满了厚厚一层树叶,白鹭粪便随处可见。李必成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竹林间穿梭,一手拿着喷头一手控制着摇杆,遇到比较高的斜坡还得抓住竹枝才能爬上去。
上山前,记者试着背了一下喷雾器,大约有20公斤重,在平路上走了十来步就走不动了。以李必成年过六旬的年纪,整片竹林要喷约40公斤药水,喷一次药水要跑两趟,劳动强度可见一斑。
“上年纪了,一趟下来确实很累,但没有办法,谁叫白鹭偏偏就飞到我家的竹林来了呢,这说明与我们有缘,累一点也值。这也是一种缘分吧。”李必成边消毒边对记者说。
白鹭粪便时常掉落在竹枝、竹叶和地上,堆积久了味道十分难闻。夫妇俩短则七天,长则十天清理一次,夏天温度高,清理更频繁。
竹耙是夫妻俩清理粪便使用的主要工具,粪便掉在地上的竹叶上,只能用竹耙在地上一点点地刮。十几亩的竹林山坡,两人清理一次粪便要弯腰两个多小时。特别是夏天,清理完粪便走出竹林,掉落满身的粪便和着臭味总会让两人相互戏谑几句,这也算是所谓“臭并快乐着吧”。
身份2
白鹭的邻居
对于李必成来说,白鹭不仅仅是邻居,还是他儿时的梦。
缘分要追溯到59年前。那是1960年春天,一大群北归的白鹭选择了离李必成家几百米远柏林湾的一片竹林栖息,当时5岁的李必成第一次看见大片成群结队的白鹭,至今记忆犹新。
看白鹭成了儿时李必成的欢乐记忆,也就在那时,年少的李必成心中便萌发了期待:如果有一天,白鹭能在他家屋后的竹林里生活,该有多好。为此,他不让人乱砍伐竹林,并精心养护竹林。
由于竹林老化严重、水域面积缩小等原因,从2013年开始,原柏林湾的白鹭陆续迁徙至李必成家屋后山坡上这片竹林。到2016年春天,上万只白鹭全部“搬”了过来。
“今年春天,它们飞回来的时候,我发现它们比往年多了很多很多,估计快两万只了吧!”李必成估算。
现在李必成和刘永会每天都会早早起床,站在院子里看白鹭飞来飞去的情景。“画面太震撼了。”李必成说。
据了解,这些白鹭每年三月初迁来,九十月份飞往南方过冬。
李必成说,早把它们当邻居了,习惯了它们的声音,看惯了它们成群结队地飞舞。“每年冬天没有白鹭的陪伴,还真是不太习惯。”
身份3
白鹭的“卫士”
几十年来,牟家碥村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话,“白鹭来,要发财;白鹭走,要讨口……”
但白鹭真的来了,不习惯不适应的地方也随之而来。比如白鹭的呱呱声让上了年纪的李必成夫妇晚上睡不好觉;粪便的异味很远就能闻到、加之有一定的毒性,定期清理对两个老人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体力活;同时,还得时刻提防有人来打鸟取蛋。
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自然少不了偷猎者,李必成也就自然地当起了它们的“卫士”。
两位老人虽已年过六旬,但仍在离家不远的磐石高速公路服务区上班,李必成当保安,刘永会当保洁。
2016年5月的一天中午,李必成在值班,刘永会在家做饭。突然,一个弹弓石子打到了他们家的桌子上。刘永会出门一看,原来是三个中年男子在用弹弓打白鹭。害怕白鹭受到伤害的刘永会立即给李必成打电话,李必成接到电话后,三步并着两步往家跑,边跑边喊“不能打白鹭!不能打白鹭!”
跑回家时,三名男子早已闻声骑着摩托车跑了,随后李必成夫妇打电话向磐石派出所报了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