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志杰
南充市高坪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岸。受地理环境、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辖区内沿河地带洪水、内涝,山丘地带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防汛减灾形势较为严峻。近年来,高坪区时刻绷紧防汛减灾这根弦,坚持提前研判、统筹部署、科学调度,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高坪区委书记袁华兵通过本报向相关专家请教,如何运用科技“巧劲”,进一步切实抓好防汛减灾?
黄尔认为,防汛减灾要用科技“巧劲”,科学思维必须贯串始终。最为基础的,是要科学认识致灾原因、把握致灾规律。比如,就算内涝,成因不尽相同,有的是由于地势低洼造成,有的是因为新城建设缺乏防洪意识造成。这就需要组织专家,最好是同时请到防洪、水利和城市规划专家一起分析。
监测预警也要有科学思维。如山洪陡涨陡落,流速高,破坏力大,也容易携带大量泥沙。防山洪,既需要源头上加强水文模型推算,让调度更精准,还需加强各个河流库区间的信息共享,让调度更全面及时。另外,对一些容易堆积泥沙的关键地带、人群聚集的危险地带,更要加强预警,综合水文工程,为水势“消能”。
黄尔认为,科学思维不仅要用在防灾救灾的关键时期,更要把它日常化。实际上,一些洪涝灾害,病根就在日常,市政规划时,就要考量水流规律,避免产生隐患。比如,路面应该考虑地形,有高有低,把水引向方便排出的地方,居民区建设时,也要尽量避免低洼处。日常注意这些防灾细节,就能省去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