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
道路狭窄只能单人通过
记者们一个搀扶着一个下坡
四川新闻网泸定7月29日讯(记者 戴璐岭 岳东 摄影报道)“长征路”三个字我们都耳熟能详,但红军长征中到底走的是怎样的道路呢?
7月29日早上9点,冒着蒙蒙细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A组记者从泸定县城出发,体验了一条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成功后,继续行军时走过的一条羊肠小道。
“当年红军之所以要走这条小路,是因为飞夺泸定桥成功后,要迅速的离开泸定县城,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击。”熟知这段历史的海螺沟前管理局副局长邓明前向记者介绍,当年这是一条农民种地用的狭窄山路,背着背篓勉强能过一个人,挑着担子都无法通过。红军走过这段路后,就往泸定县冷碛镇方向前进,与大部队在雅安天全会合。
全长2公里多的山路崎岖盘旋,陡峭狭窄。一侧是农田和山坡,另一侧就是陡峭的崖壁,下面就是滔滔的大渡河,看得人胆战心惊。记者们手脚并用,小心前行,在不少泥泞的路段依旧止不住打滑摔倒。不到3公里的路程,记者们竟走了一个多小时。
中国青年报胡宁走完全程后汗流浃背,她感慨道:“坦白来说我很难通过一小段的行走体会到当年红军征途艰辛之万一。联想到84年前,他们穿着草鞋,有人还没有鞋子,我几乎不能想象,他们如何在杂草里穿行,如何在碎石子上快速上下坡,如何长时间克服行军的疲惫,更何况他们还要战斗,有人身上负伤。这种体验,让我获得了从资料里无法体会到的感同身受。当我把眼前体验的困难程度放大一万倍,放大到生死攸关的程度时,我似乎更加能理解,为什么长征是史诗,而一句‘扛起共和国的脊梁’背后,究竟代表着一支军队要有怎样坚强不屈的品格。”
“觉得真是太累了,虽然就走了这短短三公里,都疲惫的不行,而且在中途还好几次差点摔倒。我想当年红军战士们一定是抱着必胜的信念和对革命理想的追求,才能支撑他们走到最后走向胜利。回到工作岗位之后一定要把长征精神落实到本职岗位中,不忘初心。”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李默在采访中表示。
“其实,这段让记者们走的跌跌撞撞的山路,在红军当年的长征途中已经算非常平坦好走的一段路了。红军更多时候走的是更加陡峭的山崖、荆棘丛生的树林,甚至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找路。”邓明前说到,希望未来能够设置“重走长征路”的体验式旅游项目,比如真实重现只剩13根钢索的泸定桥,让游客们亲身感受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不忘初心,铭记红军当年的来路。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