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清华大学智囊团助力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成立

时间:2019-07-30

论坛现场

7月27日,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共同举办的“第十四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开启。

一大批来自清华大学的院士、专家,以及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纷纷聚在蓉城,他们的“任务”,是分享各自最前沿的观点及研究成果,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治理体系构建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由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举办,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作为业务指导单位的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也在论坛现场正式成立。这一研究院不仅将服务于成都的城市发展,还将为全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研究范围

决策咨询研究

根据成都高质量发展决策需要设立研究课题,组织优秀专家团队开展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

开展原创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对高质量发展深层次问题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为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推广研究

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促进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服务地方改革发展

案例研究

选择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组织力量进行深入剖析,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打造中国高质量发展案例库。

研究院还将作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学科研基地,为其人才培养、干部教育和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支撑

重头戏

“高研院”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是由成都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型智库型事业单位,由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举办,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作为业务指导单位,致力于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领域的顶尖智库。

该研究院将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项目和具有引领性集成性的数据平台、应用平台、合作网络平台为支撑,广泛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推广研究和案例研究。业务范围包括:根据成都高质量发展决策需要设立研究课题,组织优秀专家团队开展研究;开展原创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对高质量发展深层次问题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为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促进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服务地方改革发展;选择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组织力量进行深入剖析,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打造中国高质量发展案例库。

该研究院还将作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学科研基地,为其人才培养、干部教育和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支撑。

新尝试

高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彭刚说,这一届论坛的举办,目的是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据彭刚介绍,清华大学与成都市一直有着密切而卓有成效的合作。2017年3月,成都市就与清华大学在京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在多个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今年3月,清华大学公管学院还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创新实践总结、决策咨询服务、研究生培养、干部教育与培训、智库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是落实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也为交流和分享公共管理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提供了重要平台”。

“高质量发展不单需要技术创新、经济的转型发展,也需要公共治理提供有效保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薛澜表示,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的成立,是高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一次尝试。他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前期基础。通过与成都合作建立一个有效机制,希望未来能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专家访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

哪些产业最有发展前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将占大多数

“今后最有发展前景的若干产业中,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产业将占大多数。”27日上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在第十四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分享了她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观点。

江小涓认为,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后,服务业低效率高成本的特点,在未来可能拉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但幸运的是,网络与数字技术时代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江小涓提出,网络与数字技术支撑的服务业呈现出规模经济极为显著的特点,这源于许多网络服务的初始成本很高而边际成本很低,可复制的文化信息类服务更是如此。比如依托互联网的慕课,一个老师可以教很多学生。这类服务业的效率甚至比制造业还要高很多,这在江小涓看来,“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另一方面,网络与数字技术极大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给制造业也带来了质的提升。“现在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都是制造与服务高度融合、快速成长、附加值非常高的产业。今后最有发展前景的若干产业中,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产业将占大多数。”江小涓说。

江小涓认为,要根据经济发展特点提出适应与引领的政策需求。她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比如在当下,服务业提高效率并更多地与制造业进行融合发展,这在产业结构政策上,需要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中性政策。

另一方面,面对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但应用场景不可控、发展受限的情况,可以制定相关技术开发政策,技术开发更多地交给市场,政府来提供应用场景。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杨伟民:

空间治理要重视起来 消除“1小时经济圈”的软约束

27日,在第十四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杨伟民提出观点,现代治理体系的构建中,要重视“空间治理”。在他看来,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既要按产业或领域实行自上而下的纵向治理,也要有不同空间单元的“空间治理”。

所谓“空间发展”,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间,实现经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个发展的均衡。杨伟民解释说,既有财富的增加,也能公平分享到所有人,还能保持自然再生。

杨伟民表示,当前,我国在空间发展上存在经济与人口、财力与人口、土地与人口、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等“四大结构失衡”。而“空间治理”的对象,就是“空间发展”,是协调经济发展、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解决空间失衡问题。

具体怎样进行空间治理,杨伟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认为,首先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各地区则需要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来推动发展。比如“重点开发区域”,就可集约高效开发;“禁止开发区域”就要停止一切不合法不合规的开发。

他还建议,优化空间结构。例如实行用途管制,对基本农田,生态空间占用等实行管制。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杨伟民建议界定空间单元,如大气流动空间单元、湖泊河流的流域单元、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单元等。

此外,他认为应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就需要城市群之间的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综合交通体系,“比如打通断头路,以及实现高铁和轨道交通的无缝衔接”。当然,除了交通,还要消除其他无形的障碍。他表示,要消除“1小时经济圈”的软约束。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

成都有条件打造“国际知名消费枢纽城市”

在当前,成都要如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是第十四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上,许多专家学者纷纷讨论的话题。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认为,成都有条件有能力逐步打造成为“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相媲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知名消费枢纽城市’”。

对于“国际消费枢纽城市”的定义,吴晨这样解释:要有领先的国际化水平,拥有高品质的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规模,要具备消费聚集 、品牌汇集、流通中转、价格形成、产业创新功能的城市消费系统,还要具有全球消费潮流引领力、全球品牌竞争力以及消费供给力。

而要成为“枢纽”,就一定要有明显的“枢纽作用”。除了要拥有发达的海陆空交通为商品消费提供流通中转、为服务消费提供资源配置保障,还需要能够形成“汇聚国际、传播国际、潮流引领的消费格局”。

在他看来,成都无论从自身基础还是从当前的发展定位上来看,都有条件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消费枢纽城市。

吴晨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成都可以把促进服务消费作为打造国际消费枢纽城市的重要着力点,打好“服务消费”这张牌,将扩大服务消费作为释放内需的突破口。加快健全重点领域服务标准,大力培育和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医疗健康消费、国际教育消费等服务消费市场,以服务型消费引领消费升级。

吴晨还建议充分利用数据科学手段,推进成都市打造国际消费枢纽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进程。

本组稿件由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 彭祥萍 采写 摄影记者 张直

  • 上一篇:成都市武侯区天府芙蓉园借营运之手 让“高颜值”变高价值
  • 下一篇:葡萄熟了!成都周末水果采摘地图发布 请大家赶紧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