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挑灯学理论找遵循;烈日下,走田坎进车间问需问计于民;会议桌前,集中会商,进行头脑风暴……8月14日,省委政策研究室,记者见到一份关于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报告。伴随着政研室干部的讲述,调研的一个个鲜活场景在记者眼前浮现出来。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省委政研室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特点,突出问题抓调研,抓好调研促工作。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唐文金和班子成员遴选出“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深化四川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等6个调研主题,6位班子成员带队,马不停蹄,奔赴全省各地开展调研。
□王英力 本报记者 陈松
【在现场】
走进企业车间疑惑全解
7月下旬,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古智猛率队走进位于德阳市的亚度家具有限公司,围绕“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课题进行调研。
“我们调研第三产业,却在传统的家具制造业选择了一家企业,可以说是跟着发展趋势走、围着省委中心转、奔着现实问题去。”古智猛说,通过实地调研,他们对这家企业“集成家居综合服务商”的发展定位印象深刻,“这种二三产业的跨界融合,让人看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及强劲脉动。”他坦言,对这些新变化、新趋势,光靠在办公室看材料、听介绍是了解不到的,“非得沉到基层下深水、摸活鱼不可。”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敬茂明领衔“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专题调研。谈及选择“就业”这个主题的初衷,敬茂明说,一方面,开展主题教育,要求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初心使命出发,从四川长远发展出发,开展重大民生问题调研;另一方面,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在我省能否“稳得住”,关系着千家万户的“饭碗”,也关系到四川的发展与稳定。
深入基层摸到实情,只是调研工作“一小步”。省委政研室负责人多次主持召开调度会,要求各课题组注意防范“有调查、无研究”的倾向,不做现象的简单记录者和材料的直接搬运工。各课题组从基层调研归来后,采取集中会商、头脑风暴等形式,组织每位成员针对所听所见发表意见,深挖各类现象的根源。“成德眉资同城化的工作抓手有哪些”……一轮轮思想激荡过后,对各类问题的认识逐步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由此及彼,变得越来越系统和深透。
为了确保调研质量,省委政研室各课题组“不打无准备之仗”,坚持把政策理论的系统学习功课做在前面。“如果事先没有把调研课题所涉的上级要求把准、理论脉络厘清,就贸然到基层、部门调研,势必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浑浑噩噩地去,懵懵懂懂地回。”古智猛说。在调研中,各课题组坚持开门开放,不搞内部循环:加强“纵横统筹”,到基层一线听取意见,与省级相关部门座谈交流;坚持“内外结合”,除了在省内看、省内听,还收集大量省外先发地区的经验做法和案例;注重“多方借力”,依托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等智库机构及高校院所,主动听计问策,有效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采用类似的调研模式,敬茂明调研组的“就业”调研报告新鲜出炉。在得出“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等实事求是的结论的同时,也提出积极应对未来风险和突出问题的建议。
【听心声】
调研不是为了“揭盖子”
李文宇(省委研究室调研一处副处长):调研中,我们不仅走访省、市有关部门,也到百万人口大县南部。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深入交流,我们感觉,只有真正跟群众坐到一根板凳上,跟群众聊到心坎上,才能贡献出与群众心连心的调研成果。
刘军(省委研究室改革秘书处处长):调研的第一原则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第二,调研不是为了“揭盖子”,把问题摆着,而是为发展提供保障、提供动力,形成长效机制。
第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看报告】
为四川未来发展倾情倾力
◎成德眉资同城化的发展愿景,可以从打造高度融合的经济发展共同体、打造一体协同的改革创新先行区、打造充满活力的高端要素集聚地、打造绿色优质的美好生活样板带等4个方面考虑。
――《关于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地方发展、惠及当地群众相统一,创新“地方参股、联合开发、就地注册、互利双赢”模式。
◎可参照北美页岩气开采“红绿灯系统”相关规范,完善页岩气开采与地质活动关系响应机制。
――《关于探索建立我省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