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14时30分,成都市环境监测大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年一度的大气污染防治市民“面对面”座谈会在此拉开序幕。市民代表“麻辣”发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诚恳作答,在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中,有质疑和解答,也有掌声和期待。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让看见蓝天与雪山成为常态?在座谈会现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透露,按照全面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要求,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把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作为贯彻落实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一号工程”,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加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说问题:
治“气”依旧处于爬坡阶段
“今年来成都市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除了靠天帮忙还有没有精准的持续改善措施?”作为该座谈会的老朋友,成都市人大代表方方的提问有点“辣”。
对此,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刘智诚恳回答。近年来成都“铁腕治霾”,尤其是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对工业企业和工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差异化管理。“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我们力争2021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车和配套充电桩比例达到4:1;对于洒水车降尘方面,我们下一步将把部分措施变成可操作的细致方案,共同落地落实。”
自然保护工作者巫嘉伟长期关注成都生物多样性,他建议把生物多样性的数据酌情加入到大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将成都本土的一些物种更多地留存下来。
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天发更关注机动车减排,建议把外地在蓉老旧车纳入淘汰或者限行管理,同时加大对脏车的治理。
随着研讨交流的深入,与会者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各自力量”也更加充满信心。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表示,目前成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没有迈过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依旧处于爬坡过坎的吃劲阶段。总体上,之前的成效还不够稳定,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脆弱的,一旦稍微松劲,迈过这个槛的难度将会更大。下一步,成都将坚持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谈任务:
今年将出台市级“三线一单”协同控制PM2.5与O3
张军透露,目前成都正在组织编制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工作计划也会逐年更新,“各位的好建议、金点子都将被充分吸收到其中。”
“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如何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加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张军透露,成都将高位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试点,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农业投入结构深度调整、集成优化,从根本上促进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和老旧车辆淘汰,提高配套充电桩比例,优化调整机动车分时段限行管理措施和高污染排放禁止区范围。
同时,持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以源头治理为重点,研究出台市级“三线一单”,开展PM2.5与O3协同精细控制,系统构建岷江、沱江生态廊道,着力整治噪声、油烟、工地扬尘等民生问题,加强全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张军表示,未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还将系统营造共治共享社会氛围,以提升公众参与便捷性、互动性、实效性为目标,加快出台《成都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