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昌都电 (记者 陈志强)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昌都市以实施“七个全部”工程为抓手,大力调整农牧产品种养结构,切实提高农畜产品产量和质量,推动农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
扩规模,提产量,实现饮品全部本地化自给。着力实施农牧区安全饮水巩固提高工程,解决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结合本地水源实际情况,发挥市场资源流动的自主性作用,切实改善本地区饮水状况。
调结构,建基地,实现肉产品全部本地化自给。11县(区)实施天然草原围栏休牧630万亩,建设灌溉人工种草75万亩、旱作人工种草50万亩,草地补播18万亩,大力种植优质牧草。加快建立牦牛集中育肥基地、阿旺绵羊扩繁基地、康巴香猪养殖基地、康巴香鸡养殖基地。
重研发,建温室,实现蔬菜类全部本地化自给。以卡若、察雅、芒康三县(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县适当发展满足当地市场的蔬菜种植。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精细菜、露地蔬菜和马铃薯、萝卜等蔬菜种植,为全市冬夏季蔬菜自主供应提供保障。
繁种类,建体系,实现瓜果类全部本地化自给。在芒康、八宿、察雅等8县(区)宜林宜果地区种植林果,实现瓜果增产增量。在丰富市场供应的同时,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宽瓜果供应面,增加人民收入。
重推广,优农田,实现良种全部本地化自给。在洛隆、芒康、江达、卡若、边坝等县(区)实施青稞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青稞良种。加快在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田整治力度,建成相对集中连片、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
重扶持,促发展,实现奶产品全部本地化自给。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和河谷畜牧业,引导扶持一批农畜产品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发展模式,实现奶产品本地化自给。
重培育,促教育,实现蛋类全部本地化自给。群众散养与基地集中饲养相结合,以培育康巴香鸡地方优良品种为主,着力扩大全市蛋鸡养殖规模。区内培训与区外指导相结合,依托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到昌都进行技术指导,破解养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