氆氇是藏族手工生产的一种羊毛织品,经纺纱、染色、织造、整理等工序制成,细密平整,质软光滑,是加工藏装、藏靴、床毯的主要材料。氆氇相传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林芝市工布江达镇拉龙村氆氇缝制项目合作社生产的藏式氆氇织物做工精良,制作考究,十分畅销。他们不仅传承了优秀民族手工艺,而且还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传承接力,我们义不容辞
林芝市工布江达镇共有10个行政村,其中的拉龙村位于工布江达镇东27公里处,建档立卡户19户45人。在这个人口不多的村庄,有这样一位能干的小伙洛桑赤列,从小就跟着父辈学习氆氇缝制的他,对这份民族传统手工艺有着特别的情节和诠释。
氆氇,色彩鲜艳、经久耐磨,因细密平整、质软光滑,是藏装制作的精良原料,作为衣料或装饰的优质毛纺织品,深受藏区群众的喜好和认可。
“我爱这份职业,虽然有时我把它当作是一种爱好,但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份责任。”洛桑赤列的话语中夹杂着对氆氇缝制的浓浓情怀。
洛桑赤列的父母都是传统的氆氇制作人,见证了氆氇手工艺制作的发展。从最初的纯手工自制自销到如今的合作社成立,有自己的产业品牌,形成系统的销售渠道,这是父辈们想都不敢想的。
精准扶贫,我们齐心协力
“快来看我亲手做的藏装,全是我们合作社做的。”看着今年在雅鲁藏布江旅游文化节上工布江达县展示的工布服饰的表演录像,格桑曲吉兴高采烈地向大家介绍到。
今年42岁的格桑曲吉是工布江达镇宾格村的贫困户,因丈夫患有心脏病,不能干重活,儿子在县里读初中,自己又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家里的重担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生活陷入困境。
去年7月份得知拉龙村氆氇缝制项目合作社扩建后,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负责人洛桑赤列,还没等格桑曲吉说完来意,洛桑赤列就爽快地答应了她,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洛桑人太好了,得知我的情况后二话没说就答应我来合作社工作了。”“我们之所以答应格桑曲吉,是因为她也是一名贫困户,我们是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富裕起来的,也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洛桑赤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每次家里一有事,我都随时可以请假回去忙。我现在这里上班,包吃包住,一月至少可以赚2500块钱,我家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格桑曲吉说。
据工布江达镇党委书记陶启文介绍,工布江达县拉龙村氆氇缝制合作社项目是镇党委、政府实施的脱贫项目,2016年扩建店面装修投资了11万余元,10月份完成建设后正式启动运营,现有8名工人,氆氇缝制设备和附属加工设备5套,新租厂房占地面积160平方米,主要生产氆氇缝制的藏装、挎包、钱包等藏式服装和工艺品。
共奔小康,我们一起努力
最初的氆氇缝制工作是在洛桑赤列家中完成的,设备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增收致富难。如何根据本村的自然资源实现传统产业向特色高效生态产业的转化,是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难题。
为改变洛桑赤列氆氇缝制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脱贫致富,达到精准扶贫目的,工布江达镇党委政府决定牵头成立工布江达县拉龙村氆氇缝制项目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实现了统一运营、统一类型、统一原料、统一培训、统一销售五个统一,对群众的辐射面广、效能强、成效显,同时让辖区群众的脱贫、致富观念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增强了辖区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和就业增收的信心。
目前,工布江达县拉龙村氆氇缝制项目合作社的运营效应一天比一天好,各类产品通过微信平台推广销售,并在全市进行了积极推广,特别是在2016年林芝市首届旅游文化节民族特色产品推销会上进行了展示。为此,洛桑赤列还信心满满地找到镇党委、政府,希望通过电子商务渠道帮助,打造精品模式,将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党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洛桑赤列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见证者,他用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他用勤劳与智慧捧起了一个民族的传承品牌。在将来的道路上,洛桑赤列将带领更多的贫困群众一道,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实现共同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