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先把菌的一端给划开,用刀顺着这个划,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样操作起来快,而且安全……”采访完塔尔杰山庄和亚登藏药材种植合作社,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又来到了米林镇雪卡村的“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尼玛正在认真地对贫困户种植灵芝菌进行技术指导,贫困户一边认真地听着看着尼玛的技术指导和示范,一边按照尼玛指导的方法将灵芝菌包的一端划开,然后认真地埋进地里……
“尼玛是米林镇邦仲村村民。以前,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没有技术,家庭也比较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参加了科技培训,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开始刻苦学习如何种植灵芝菌。”米林镇副镇长次仁卓玛介绍。
2012年9月,尼玛以家庭成员为主体,创办了米林镇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他一边认真学习科学种植技术,一边立足农场实际积极探索创新,逐步积累了一整套灵芝菌、天麻和七叶一枝花的种植经验。短短几年时间,尼玛通过土地流转,投入资金490万元,建起了2个共300亩的藏药材种植基地,农场生产的灵芝菌包、天麻种子销售推广到周边的巴宜、工布江达、察隅、波密4个区县10多个村,年收入达180多万元,纯利润达35万多元,尼玛一家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面对事业的成功和获得的一个个荣誉,尼玛说:“我是一名党员,‘红太阳’能有今天的规模都是政府的政策好,都是党的恩情,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尼玛是一个表里如一,说到做到的人。”米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步川领着记者一边参观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的各种藏药材种植温室大棚,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说,尼玛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还通过提供技术、提供资源、支付工资等各种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户增收。
——为方便周边群众和贫困户随时学习灵芝菌、天麻等药材种植技术,他单独设立了2个党员示范温室大棚;
——为免去群众在种植、销售等方面的不便,他不仅向有种植意向的群众和贫困户免费提供灵芝菌菌袋,还通过农场统一收购、销售产品,并与米林镇白定村、热嘎村、邦仲村、米林村、雪卡村等7个村集体签订帮扶协议,每年免费提供价值约70万元的天麻种子、灵芝菌包,辐射带动63户237人增收致富,户均增收约4万元;
——为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尼玛还会在天麻移栽等繁忙时节,雇用周边劳力到家庭农场务工并按工作效率支付工资,雇用工月人均工资达4500元,仅2015年尼玛就兑现劳务工资109万元;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尼玛还将3座温室大棚与15户建档立卡户挂钩,每5户一个温室,将每个温室的部分收益分红给15户建档立卡户,温室每年能给每个贫困户增收1500-3000元,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
在米林,像尼玛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执着的信念,耕耘这片沃土,造福一方百姓。
人们常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而对于湖北人的陈真来说,在米林念好“蔬菜种植经”却整整用了17年时间。
1999年,陈真孤身一人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来到米林,在举目无亲、前期创业失败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选择了继续创业。 为此,他整整8年没有回过家。
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正当陈真的事业有点起色的时候,一次意外,工人在给蔬菜打农药时没有将农药打对地方,导致大棚里的蔬菜全部死亡。“这事想起来我就觉得心痛,几十亩的蔬菜全毁了!”说到这里,陈真还不停地为那次失误感到无比惋惜。
有了那次教训,陈真就在技术指导上下足了功夫,每年都会一遍又一遍地指导工人播种、施肥、打药、打枝……直到确保不会再有类似的失误出现。
凭着这一技之长和不懈的努力,陈真终于在蔬菜种植路上越走越宽,由最初的小规模种植逐渐发展到了现在500多亩的种植基地。
现在的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在米林收获了爱情和家庭,同时还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农忙时,他会雇用附近村子里的人来帮忙;年底时,他会按土地入股给百姓分红;同时还会把自己知道的农业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村民。陈真的蔬菜基地所在的43户人家158人的米林镇热嘎村,通过土地流转及进入基地务工,人均年纯收入就增加了6090元。
通过发展蔬菜种植,现在的陈真已经从茕茕孑立的外来户成了当地的女婿,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没有忘记曾经向他伸出过援手的藏族同胞们,他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噶真切’,用来提醒自己心怀感恩、帮助他人。”宋步川说,如今,在“噶真切”公司,陈真带领着汉族、藏族、门巴族、白族、土家族等各族群众在田间地头相互传技术、相互帮助干农活的场面随处可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阔步走在共同致富的大道上……(林芝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