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西藏近年来推动文物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时间:2017-06-10

压题图片:游客在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文物。

清同治元年(1862年),驻藏大臣满庆、恩庆及十二世达赖喇嘛为剿办瞻对之乱颁发给藏军代本的执照。

金贲巴瓶。

自治区文物部门组织人员对哲蚌寺甘丹颇章第二进院进行屋面维护。

自治区文物安全考评组检查台账。

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申扎县娘木底遗址开展考古工作。

布达拉宫建筑群矗立在玛布日山上,几个世纪以来抒写和见证着藏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大昭寺坐落于八廓街中心,从内向外蜿蜒的步道仿佛诉说着跨越千年的因果轮回……我区是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区,区内遗产资源禀赋优良,类型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审美和科普价值。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批复》,从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旨在让这些“人类和自然共同杰作”在保护中传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近年来,全区各级文物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有力指导和各兄弟省市的帮助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保护利用并重、传承发展并举、合作交流并行,文物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文物保护维修“上台阶”

眼下,全区“十二五”文物保护维修项目即将收尾。“十二五”期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10.09亿元对我区46处重要史迹和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建设,比“十一五”增长77%。截至目前,聂唐卓玛拉康等33个项目已完工,白居寺等10处文物保护工程正在实施。

“国家和自治区历来高度重视我区的文物保护事业,竭力从政策倾斜、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区文物保护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积累了一批珍贵的工程资料,摸索出一套保护文物的有效做法。”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刘世忠说。

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安排国家重点专项补助资金6.37亿元、95个项目,实施部分国保单位保护维修、安全消防、陈列展示和规划编制等。自治区财政安排3.6亿元,实施7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抢救性维修工程。我区加大推进“西藏爱国革命历史文化发掘工程”,对18军52师师部旧址(昌都)等21处重要历史和革命文物进行保护维修,发挥文物在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区文物保护维修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保护类型更多、覆盖面更广。根据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三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定方案》,我区“十三五”期间文物事业的总投资达18.4亿元,共87个具体项目。

文物立法执法“扎篱笆”

文物是不可再生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藏的背景下,我区文物法制建设与安全执法工作得到了新的加强。

近年来,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使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纳入了法治化轨道。《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建设文物强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要举措。各级文物部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积极配合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和教科文卫委,对世界文化遗产、自治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我们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安、消防等部门组成文物安全专项检查组,对自治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检查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形成了‘日常检查、节假日及重大活动专项检查、重大问题立即整改’的安全防范机制。”刘世忠说。

“安全是文物工作生命线”。为推进文物安全工作稳步发展,自治区政府与各市(地)行署签订了《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并组成考评组对七市(地)行署及部分县(区)和辖区内部分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考评。针对我区地广人稀,不少墓葬、遗址等野外文物点的安全和保护问题,我区出台了《关于开展野外文物点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将全区246处野外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统一管理,并制定了《西藏自治区野外文物保护单位看管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看管人员的选配条件、工作职责等,结束了我区野外文物无人看管的历史。

公共文化服务“换新颜”

山南市博物馆、昌都市博物馆、西藏牦牛博物馆、张国华前线指挥所、群觉古代兵器博物馆和藏香博物馆相继建成开馆,阿里地区博物馆、林芝市博物馆主体建筑已完工……

为满足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我区博物馆网络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已形成了以西藏博物馆为龙头,布达拉宫珍宝馆,雪城各类原状展览、清代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根敦群培专题馆和各市(地)博物馆等为主体的博物馆格局。2011年至2016年期间,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共接待游客和群众1500多万人次。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的部署,我区进一步提升展陈水平、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免费开放4座博物馆。‘十二五’以来,累计落实中央补助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2400万元,文物保护成果进一步惠及广大群众。”刘世忠介绍。

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打造和提升西藏文化遗产“名片”,我区成立了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各级文物单位特别是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管理处、罗布林卡管理处等文博事业单位立足自身优势,通过组建文创产品开发公司,积极开展研发、生产、营销等各项工作,新开发生产了21类、176种文化创意产品,并借助自治区第三届藏博会、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平台,全面集中展览展销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物对外交流“活起来”

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区,我区文物资源丰富、底蕴深厚、风格独特,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是发挥文物资源优势与构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内容。

“经自治区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批准,我区文物工作积极服务全区对外开放和外事工作大局,主动加强与外国政府和民间文化组织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物交流格局,推动西藏文化走向世界。”自治区文物局党组书记尼玛旦增说。

自2011年以来,我区先后参加了中央外宣办在希腊举办的“第三届中日西藏发展论坛会”;在日本和台湾地区举办了“西藏艺术大展”,参观人数近30万人次;罗布林卡管理处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颐和园、福建博物院分别举办了“罗布林卡文物精品展”;由自治区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布达拉宫管理处、罗布林卡管理处、林芝市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在深圳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祥云托起珠穆朗玛——藏传佛教艺术展”,反响强烈。

如今,我区文物部门每年配合自治区外事、外宣等部门,接待了许多重要外宾、涉外媒体记者的参观和采访。文物对外交流不仅向外界展示了我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宣传了文物保护取得的巨大成就,还有力驳斥了十四世达赖集团散布的“西藏文化毁灭论”的谎言,对于我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物保护基础“节节高”

夯实文物保护基础是推动文物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保障,“十二五”期间,我区文物保护单位数量逐步增加。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增至5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增至391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978处。

在各级文物保护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我区完成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组织了300名专职人员,投入经费1517万元,完成74个县(区)692个乡镇的普查工作,调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点4277处。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我区从区直文博单位挑选40名业务骨干组建普查文物认定专家库,投入经费2083万元,对1305家国有收藏单位进行调查,采集文物数据148355组、已登录127950组,基本摸清了西藏可移动文物的家底。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贝叶经记录了古代西藏文化、语言文字、宗教艺术,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贝叶经的调查、整理和研究是我区文物保护工作当之无愧的历史责任。历时6年,我区已完成贝叶经“加强保护、编出目录”两大任务,确定我区迄今珍藏有梵文贝叶经写本1000多个函(种)、6万叶,形成了《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总目录》《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影印大全》等重大成果。

新的时代环境下,科技越来越成为文物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近年来,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藏工作站正式成立,通过“以修代培”方式培养文物科技保护专业人才;自治区文物局与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6家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行业重点科研基地签署协议,共同组建了“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藏联合工作站”;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1亿多元专项补助资金支持下,可移动文物预防性和珍贵文物抢救性保护项目顺利实施。

考古研究出版“展宏图”

按照“强化科研、规范管理、服务社会”的原则,我区围绕国家大遗址保护、早期文明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开展琼结县藏王墓、朗县列山墓地、札达县曲踏墓地、故如甲木墓地等文物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等项目共102项,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其中,恰姆石窟考古调查荣获“2012年度中国社科院六大考古新发现”、曲踏墓地与故如甲木墓地荣获“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时,川藏铁路拉林段、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川藏联网工程等关系国计民生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有序进行。

为加强文物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运用,我区陆续出版和发表了《布达拉宫》《西藏唐卡》《西藏文物精粹》《西藏佛教寺院壁画艺术》《西藏岩画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布达拉宫》《宝藏》《西藏博物馆》《西藏博物馆藏瓷器精品》《西藏博物馆馆藏元明清玉器精品》《中国文物地图集·西藏分册》《雪域瑰宝》等,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区文物保护工作继续迈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我区将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推动文物强区建设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尼玛旦增说。

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自治区重要会议精神和全国、全区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我区文物部门将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的工作总基调,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文物在保护与利用中“活”起来。(图片由自治区文物局提供)

  • 上一篇:西藏边境口岸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进出口货值19.69亿
  • 下一篇:布达拉宫脚下迎来“国宝”对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