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
本网讯(记者 习淑祎)6月10日是全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而这一天又恰逢首都国企开放日,中建一局承建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作为开放的130多条活动线路之一,迎来了西藏大学师生、西藏彩泉福利院师生等到施工现场观摩,感受荣获中国政府质量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的建设者们,如何用中国品质建造世界海拔最高的非遗博物馆。
同时,记者了解到,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预计将在2018年完工开馆。
施工现场,藏式工艺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
穿过次角林大桥,沿着上坡路一直往文化创意园区走,文成公主实景剧1号停车场对面,便是中建一局承建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今年3月份之前,这个地方还是一片荒地,转眼间三个多月过去了,一个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项目已初现雏形,场馆、林卡园区、游步道……都已初具规模。
踏入项目部,整个施工场地被绿色的塑料网布全覆盖。“主要是为了治理扬尘,用塑料网布盖住裸土部分,施工的时候再揭开,可以防止因施工造成的尘土飞扬现象。”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经理陶昌军介绍道。
随着施工道路一直往前走,一段藏式廊道出现在眼前,廊道的西侧正是博物馆的礼仪性入口(主入口)。“博物馆建成后,这个入口将成为游客、市民进出的主要入口。这一段廊道在通过与藏族工匠沟通协作后,在藏式传统构造的基础之上,加入了现代建筑工程防震抗震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比如构造柱等。”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副经理皇甫幼明介绍道。
施工现场,工人边杰正和妻子对廊道进行最后的加工——上漆,这对建了20多年房子的边杰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工作了。像边杰这样的工匠还有很多,皇甫幼明介绍,博物馆的外墙、廊道、甬道等都采用藏式建造工艺,预计将招收80名本地工匠参与其中。
为了使博物馆建成后能够尽快地投入运行,在建设的同时,博物馆的绿化工作也在开展,且种植的是树龄好几年的树木。今年新种的树木有的已经抽出了绿枝,到了明年,相信一定会有大片绿荫。
“一馆一园”的设计理念,集参观、游玩于一体
该项目位于拉萨市次角林文化创意园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999平方米,海拔375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世界屋脊首个非遗博物馆,也是拉萨首个采用劲性混凝土结构建筑,还是第二届首都国企开放日130多条线路中开放得最高、最远的线路。
该项目是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按“一馆一园”理念进行设计,“一馆”指的是主场馆,“一园”指的是林卡园区。
从主入口进入后,“之”字形的游步道映入眼帘,此步道的设计理念是参照布达拉宫的阶梯设计。沿着游步道既可以进入主场馆内参观,同时,也能通往半山腰的林卡园区。
“主场馆是一栋五层的建筑,集报告厅、陈列展览、鉴定、修复等多功能于一体。而我们的林卡园区更是计划结合藏族传统的过林卡的习惯设置露天剧场、茶园等,可以说此项目是集参观、游玩于一体。”陶昌军说道。
站在博物馆的空地上,由于地势高,可以眺望远处的布达拉宫,把拉萨的全景收入眼底,让人产生一种“一览众山小”的快感。
陶昌军介绍,目前,此项目已完成了40%左右,按照计划,将在今年年底竣工,预计2018年建成开馆。
缺氧、材料匮乏都是高原施工要克服的难题
建设者们要在海拔3750米的地方建造博物馆,面临着高原缺氧、物资匮乏、运输困难、饮水困难、吃夹生饭等一系列考验。
“我是北京人,这次能作为中建一局进藏的一名先锋非常自豪。”皇甫幼明说,“刚来西藏时,没敢跟家里人讲,每次通电话都假装在别处,直到有一天和我妈视频,她问我怎么嘴唇发紫,我才说自己在西藏。妈妈现在特别理解我,也为我骄傲,她激励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很好完成这次援藏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