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加查县创新虫草采集服务管理见闻:进山守望六十天

时间:2017-06-17

在各虫草采集点,一顶顶帐篷整齐排列,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 记者 赵永琦 摄

每年入夏前的两个月,数万名农牧民群众离开居住地入沟进山;每天的清晨至傍晚,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里匍匐前行;每人一个小镢头、一块塑料布、一个小布袋,风餐露宿间渴望积累一年的主要财富。

固定的进山时间,有组织的迁移,严格的生产管理,加上因虫草采集而带动的浓厚商业氛围,一年一度的虫草采集活动仿佛是一场丰产与增收的盛会。

这场生产活动的和谐有序进行,离不开高效有力的社会服务和管理,离不开虫草产区党员干部的全程参与。

5月底,记者走进了山南市加查县坝乡和崔久乡虫草主要产区,实地采访加查县创新虫草采集服务管理采取的新思路、新举措,感受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县委书记对“小垃圾”上了心

专门的垃圾回收点、下山先交空饮料瓶、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这是记者在加查县崔久乡麦塘沟虫草采集点采访时观察到的情况。

“虫草采集期间,我们县有七八千人分布在山上的沟沟岔岔,平均一人一天一个瓶子,一天就是七八千个,采集期的60天里就是几十万个。”加查县委书记李贤荣分析,“回收做不好垃圾就会漫山遍野,回收做好了就是一片绿水青山!这可是一件非常大的事!”

虫草采集时段,采集区人流量大,面临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压力大、任务重。今年,虫草采集人员手里的小饮料瓶成了县委书记关注的头号大事。

记者采访期间了解到,过去有虫草产区的牲畜误食垃圾袋而无法消化造成死亡的情况发生。更为李贤荣所担心的是,塑料瓶、包装袋等小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回收处理,经过日积月累,虫草产区可能遭受严重的白色垃圾污染,资源最终受到破坏。

“专门发放了环保袋子,让采集虫草的群众下山时把吃喝产生的垃圾包装好带回来!”崔久乡党委书记益西加措介绍,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下,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建立惩处奖励机制,定期开展垃圾清理,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了虫草采集点环境保护的举措。

垃圾虽小管理难度却不小,通过一系列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各虫草采集点环境卫生较往年大为改善,环境保护取得了实效。据了解,虫草采集后,加查县还将组织清山工作队专门进行环境清理、整治,确保每件垃圾都下山。

群众在哪党员就在哪

从崔久乡到坝乡,两个虫草主要产区沿路两侧的各采集点,一顶顶帐篷整齐排列,一面面红旗在风中飘扬。

为扎实做好2017年虫草采集工作,加查县探索建立“党建+虫草采集”模式,支部建立在虫草采集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虫草采集点上空。

“党员佩戴党徽,使党员干部能在虫草采集期间亮明身份。”坝乡乡长巴桑说,各采集点的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环境保护、治安管理等方面示范带头,保障了整个采集活动顺利和谐。

村“两委”班子、小组组长、驻村干部、双联户户长、保洁员、护林员等“头上有帽子”的全部投入到虫草采集管理中。

李贤荣说:“群众在哪,党员就在哪,社会的服务管理就在哪。”

通过“党建+虫草采集”模式,临时党支部利用晚上或休息日时间,结合虫草采集,积极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群众交流虫草价格为什么高?虫草收入如何正确消费?今天的幸福生活何处来?使群众明白虫草价格高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引导群众增加财产积累,将虫草收入用在修房造屋、扩大生产等方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打好物质基础。

安绕镇惹米村党支部书记扎西感慨地说:“以前挖虫草赚来的钱大多挥霍掉了,现在群众消费更加合理。通过不断的教育引导,在心里也更加明白了幸福生活得益于党的好政策。”

确保“四个不发生”

随着虫草采集工作全面铺开,加查县5名县级领导分别深入采集区蹲点开展督导工作,17个采集点、4个卡点20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到位,并深入到广大牧民群众中间,及时摸排掌握虫草资源采集纠纷,想方设法地予以调处,坚决防止“小纠纷”演变成“大事件”。

“我们按照干力、警力跟着群众走的原则,各乡镇干部和各基层派出所民警深入到虫草采挖地长期驻地工作,及时摸排各类虫草采集苗头性问题,及时查处各类虫草采集引发的事件,切实将力量延伸到虫草采集点,有效维护了虫草采集区域的治安秩序。”黄勇是加查县副县长,也是湖北宜昌市援藏干部,虫草采集期间就蹲点在崔久乡。

加查县提出了确保实现虫草采挖期间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不发生恶性刑事案件、不发生重大治安案件、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四个不发生”工作目标。

加强虫草采集人员进山采集的盘查力度,设立法制宣传点将法制教育送到群众帐篷、送到群众身边,保持严惩违法犯罪活动高压态势,加查县保持了虫草采集期间的和谐稳定。

现在加查县的虫草采集已经临近尾声,历时两个月的群众性生产盛会即将圆满落幕。进山守望60天,时刻在群众身边,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不仅保障了虫草采集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把生态、法治、和谐、文明、幸福的理念植根在群众心中。

远望采集点一顶顶帐篷上面飘扬的红旗,那是农牧民群众红红火火的生活和对党、对国家的颗颗红心。

(记者 赵书彬 米玛 李文健)

  • 上一篇:2017年西藏高校毕业生第一批公考笔试科目变更
  • 下一篇:电影《天缘·纳木措》16日拉萨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