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玛次仁,一名性格坚毅、处事公道,在当地有着较高威望的康巴汉子。今年67岁的他,是昌都市贡觉县哈加乡人,做一名宣讲员已有43个年头了。
在他脸上,和蔼与威严并存;身材微胖而敦实,行动和说话节奏较一般人慢一些。这是卓玛次仁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对于党的恩情,卓玛次仁用一句大白话概括了他的全部认识。“我有六个儿子,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哪里养得起。现在,孩子们不仅健康长大成人,而且还读过书、识了字,各有奔头。”
1974年10月1日,是卓玛次仁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天。那一天,他的生活迎来了一次重大转折,一个来自自治区的工作组来到贡觉县,看中了卓玛次仁身上的精明强干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就推荐他入了党。“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他开心地说。
从此,卓玛次仁开始了为群众服务、为村集体服务、为党服务的担当人生:在田间地头,他会耐心传授农田知识,也给群众讲解党的政策法规;在山野牧场,他会讲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会果断调解群众间的矛盾纠纷;在学校工地,他会讲述自己的人生经验,也会阐释沐浴党恩要知恩报恩的道理……
1992年开始,全国先后普及六年和九年义务教育,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招收学生是当时最大的难题。“请他进行宣教,乡里的群众肯定没有不听的。”县里首先想到的是卓玛次仁。
接到任务,卓玛次仁立即逐乡逐村组织宣教会,耐心教育说服家长。
“现在的社会和以前不一样了,即使放牧务农,有了文化,生活也会和老一辈人不一样的。何况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没有文化,想去什么地方都举步维艰。”
“你这辈子吃了多少没文化的苦头,还想让孩子继续当没文化的‘瞎子’和‘聋子’吗?”
……
一句句苦口婆心的话,一个个身边具体的事例,家长们很快被点醒了,纷纷把家中的适龄孩子主动送到了学校。
自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卓玛次仁就在当地不停地忙碌着。
脱贫攻坚的重点在农牧区,难点也在农牧区。前不久,卓玛次仁刚在贡觉县莫洛镇举办了一场“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宣讲。他从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讲到当前的脱贫攻坚,鼓励大家不能光是“等靠要”,要主动地努力和付出。
“党的恩情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在卓玛次仁时而激动、时而亲切、时而严谨的讲述中,在场的僧尼、学生和农牧民群众代表200多人听得是津津有味。
“我们一定爱核心、跟党走。”宣讲结束后,群众纷纷围拢在卓玛次仁身边说,“我们非常感念党的恩情,现在的政策非常好,一定要铆足干劲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980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卓玛次仁被派到北京、内蒙、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参观学习……今年,他又被选送参加全区“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训。
无数次的挑战、锻炼、磨砺后,如今的卓玛次仁已经是一位政治上成熟、工作上干练、群众基础扎实、宣讲经验丰富的基层宣讲员。他说,“每次听到大伙儿对外说,我讲的有道理,他们爱听、愿意听,我就很开心。”
谈到宣讲“秘诀”,卓玛次仁说:“首先自己要做到行事公平、处事公正,再就是要设身处地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而最让他自豪的是,开展群众工作几十年里,宣传教育也好、调解纠纷也罢,包括组织生产,他每次都是在动情动心的教育下说服了对方,并且在群众中拥有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