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西藏不断创新理念 加大非遗“走出去”的步伐

时间:2017-07-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探索积累而留存到今天的文化财富,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经过全区各级非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区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为了交流展示非遗保护成果,我区不断创新理念,提倡非遗走出“深闺”,让西藏非遗“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

积极争取对外展示的机会 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2005年,我区全面启动非遗普查工作,12支非遗普查工作队走遍了全区120万平方公里土地,摸清了我区非遗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据了解,我区现有联合国人类非文化遗产代表作2项(藏戏、格萨尔),国家级代表性项目89项,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323项。然而,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我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是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问题的重视,同时也在打造高原特色“文化名片”过程中,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行动力量。

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些年,为了进一步加大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我区每年以“文化遗产日”、“雪顿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暨专场演出、西藏手工技艺展、“雪域瑰宝——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等。同时加大与兄弟省市的交流沟通,积极争取对外展示的机会,从而提升我区优秀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我区非遗走出去的组成部分之一,2017年山东省文化馆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带一路”非遗交流展演上月成功举办,自治区级传承人、年轻的嘎玛嘎赤派画师罗珠巴松应邀参加。

在展览中交流学习 促进画作创新和技艺提升

在嘎玛贡桑社区一个画室,记者见到了正在绘制壁画的罗珠巴松,画布覆盖了整面墙。罗珠巴松说,壁画是给墨竹工卡县一个寺庙画的,总共200平方米,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现年34岁的罗珠巴松,是嘎玛嘎赤派大师乌钦·敦德拉松的后代,自7岁开始跟着父亲(嘎玛根堆)学习家族技艺,对于嘎玛嘎赤派的各种绘画技法及制作毛笔、颜料、画布的所有工序烂熟于心。多年的学习实践也让他的绘画技艺变得娴熟、超群。2014年,他被评为嘎玛嘎赤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罗珠巴松共绘制大型壁画以及唐卡150余幅,其中包括位于拉萨境内的夏拉康寺与四川境内的然觉寺两所寺庙内的大型壁画《如意藤—释迦牟尼百行传》。

超群的技艺让年轻的罗珠巴松逐渐得到了许多业内外专家的认可,他的作品也被各大寺庙、国内外唐卡收藏家广泛鉴赏收藏。罗珠巴松也经常被邀请参加各地的展览,“刚开始到内地参加展览的时候,只是觉得自己有作品参展,很开心。参展次数多了,我便懂得了要借助这些难得的机会,和大师们交流切磋,学习他们的绘画技巧,促进自己画作的创新与技艺的提升。”罗珠巴松说。此次参加“一带一路”非遗交流展,更让他感触深刻。“展览不仅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良好机会,也是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外界,让外界了解西藏的窗口。”

  • 上一篇:西藏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现评审与审批分离
  • 下一篇:整顿市场乱象 拉萨市旅发委将开展“清零整顿”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