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林芝市民族团结:同心高唱团结歌

时间:2017-07-15

林芝,“太阳的宝座”、西藏的“江南”。

长期以来,生活在这块方圆11.7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藏、汉、门巴、珞巴等10多个民族和僜人同胞情同手足、相濡以沫,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和团结稳定发展的历史长卷。

近几年来,林芝23万各族人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高举“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旗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谱写了一曲曲“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民族团结时代乐章。

尼洋河 见证民族团结千年史

流淌不息的尼洋河,记录了林芝的风雨沧桑,见证了她千年民族团结的历史和各族人民代代相传的浓浓深情。

坐落在318国道旁的工布江达县太昭古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在这里,从古至今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民族团结的美丽传说。

“从唐朝和吐蕃联姻开始,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军旅商客来往不断。”记者来到太昭古城,陈列馆里的导游索朗央金正在给内地游客讲解太昭古城的历史。她说:“元朝时,太昭开始设立驿站,当时,这里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和唐蕃古道中路、东路的交汇点,商贾云集,来自藏、汉、回、纳西等民族以及尼泊尔等地的商人络绎不绝,藏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从此结下了千年不变的民族情结。清朝时期,太昭更是清兵镇守西藏边疆的重要驻地,不少清兵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商人把这里当故乡,与当地的姑娘结成连理,生儿育女,恩爱一生,终老西藏……”

“插天峭壁耸孱颜,林木丛生石缝间,不负蛮荒行万里,中华无此好河山。”索朗央金指着太昭陈列馆展板上的历史资料绘声绘色地讲解道:“西藏历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的江达村有太昭古城、唐蕃古道、茶马古驿站、宗政府、关帝庙、度母庙、清朝古墓群、行台和‘万善同归碑’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记载了唐朝以来西藏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和藏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历史融合过程和浓厚情谊……”

太昭古城的故事只不过是林芝千年民族团结史的一个缩影,在巴宜区米瑞乡广久自然村,至今人们还传颂着西原姑娘与一位清军军官美丽的爱情绝唱。

100多年前,年轻的清军军官陈渠珍驻守在今天的巴宜区米瑞乡一带。在一次赛马拔竿活动中,陈渠珍对身手不凡的少女西原大加赞赏。随后,西原姑娘由伯父平措做媒,与陈渠珍结为伉俪。从此,西原姑娘历经千辛万苦随陈渠珍转战波密、青海、西安等地,最后不幸患重病离世,陈渠珍为此肝肠寸断,回忆著书《艽野尘梦》,留下一段跨越民族、感人至深的情爱佳话。

无论岁月如何流逝,在林芝这块美丽和谐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始终像石榴籽儿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情定终身 藏汉联姻新传说

一次西藏之旅、一次意外的邂逅、一次不经意的回眸和一个人的还俗,使得两个本来生活在不同世界里的人走到了一起,共同开创着他们的事业,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

他们,说的是来自陕西西安的汉族姑娘和土生土长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个小村庄里的村民扎西。

2013年的三月,林芝桃花烂漫,春色迷人。来自西安的小游和她的同伴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脚下,开始了她们的徒步之旅。

经过一整天的旅行,小游和同伴们已筋疲力尽,向导吉美大叔告诉她们:“今天的目的地快到了,就是前面那个村庄,今晚我们就借宿在那里。”小游和同伴们的目光都顺着吉美大叔所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了几栋具有工布特色的藏式小楼。这里,就是米林县派镇达林行政村的直白自然村,全村只有3户人家,在野生核桃树和花椒树的掩映下显得毫不起眼。

“我挣扎着走到屋外大门口,在环视四周的那一瞬间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位红衣僧人,红色的袈裟、清秀的面庞,这就是当年的扎西。”小游给记者这样描述扎西给她的第一印象。

那天晚上,小游和同伴们就借宿在扎西家里,“和扎西聊天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是古茹寺的僧人,因为家里在盖新房,暂时回家帮忙,而平时他都是呆在寺庙里。”小游告诉记者,因为她对藏传佛教和西藏民族文化很感兴趣,所以他们互相加了QQ。

第二天,小游和同伴们继续前行,直到旅程结束,到达派镇达索松村时,小游才想起“似乎扎西已经回到了古茹寺。”于是,在古茹寺,小游和扎西又一次见面了。后来,扎西问她:“愿不愿意和他的家人一起去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旅游。”小游点了点头,欣然应许。

因为有共同的话题,一路上他们无话不谈。“虽然那时的扎西汉语说得不是很流利,但我依然很喜欢和他聊天。”经过这趟旅行,小游似乎对扎西产生了微妙的感情,但那时,扎西的身份使得他们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轨道上。

“突然有一天,扎西告诉我,他还俗了。”这个消息使得本来已经回归自己生活的小游心中荡起了波澜。她再次来到了西藏,来到了大峡谷,来到了那个隐秘的小村庄——直白村。后来,他们情定终身,走到了一起。

“因为从小就在寺庙里,还俗后的扎西对外面的生活显得很不适应,对前途也很迷茫。我就带着他到内地,让他感受和适应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小游告诉我们,在内地,扎西发现很少能看到西藏的产品,而西藏的产品,尤其是食品在他心里就是纯净绿色的代名词。他说要把家乡的特产带出大山,带到内地。

夫唱妇随。扎西的想法得到了小游的支持:“不如我们在村子里开办一个特色产品野生菌加工厂!这样既可以利用原产地的优势,又可以带动老百姓就业致富”。听小游这么一说,扎西激动不已。

但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很大的差距,达林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修建厂房的一砖一瓦都需要从八一镇运进去,更甭提大型的机器设备了。

怎么办?

“我们只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起了100平方米的简陋厂房。”

加工出来的产品没有品牌,销路也十分狭窄,又该怎么办?

小游坚信:“在政府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以及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绿色食品的大环境下,只要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转变思路,升级工艺,就一定可以利用西藏的优势资源打开销路、开拓市场。”

林芝市委书记马升昌、市长旺堆和米林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先后来到达林村调研,对小游和扎西的想法大力支持、积极鼓励。于是,小游和扎西联合达林村24户人家,申请成立了“藏谷缘特色野生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随即,破土动工建设了两期十万吨级的无菌厂房,一条全新的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生产线很快投入了生产。

为了给产品赋予特殊的文化内涵,他们充分结合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丰富的旅游资源,成功注册了具有林芝大峡谷地区工布特色的“藏谷原”产品商标。“今年合作社计划立足中国人传统饮食习惯,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推出冻干青稞八宝粥、冻干青稞松茸粥、冻干松茸羊肚菌山珍汤等符合现代都市人群快节奏生活的绿色、方便食品,并将努力打造有故事、有态度、有温暖、有情怀的西藏知名品牌,造福村里的百姓。”小游高兴地说。

“在林芝,像小游和扎西这样的家庭,现在全市有2370多户民族家庭,其中近400户家庭有产业能手。”林芝市委书记马升昌告诉记者:“从2011年到2016年,全市涌现出了436个国家级、自治区、市、县(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724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同心同德 筑牢民族团结友谊桥

“1989年,我从老家来到林芝,在工地上偶然结识了林芝县仲果村的藏族姑娘查果。她待人热情大方,勤快能干。我俩经过一段时间的爱情长跑,组成了一个和谐幸福的藏汉结合家庭。”魏剑荣,56岁,四川省营山县人,提起他与查果的恋爱史,他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那年,查果带着魏剑荣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老家布久乡仲果村。作为仲果村的第一个汉族女婿,村民们总是用不解的眼神关注着查果,又用怀疑的目光注视着魏剑荣的一举一动。“对这些,当时我并不在意,也没有多想,我能理解他们,但我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让他们接纳我这个汉族女婿。”

“一心想着为村民们做点实事”的魏剑荣,了解到村里的小孩要从仲果村跑到八一镇或乡里上幼儿园,家长们都忙坏了,安全也有一定的隐患,于是他将自己在内地和林芝开办文武学校赚到的260万元拿出来,创办了仲果村第一家幼儿园,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精诚服务家长”的办园宗旨,把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放在工作首位,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育教学设施。目前,仲果村幼儿园有本村和附近村庄的孩子100多名。村民每每听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快乐的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都说:“这所幼儿园是民族团结的摇篮,正孕育着未来的民族团结之花。”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听着孩子们一声声“魏校长”的亲切称呼,魏剑荣很是开心,总觉得还应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今年春节,他和他的妻子查果借回四川营山县老家探亲的机会,参观了内地的一些幼儿园,深感“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加强学校软硬件的投入。”于是,魏剑荣夫妻俩又开始琢磨起了为孩子们修建一座“科技园”的事,并为之四处奔忙……

“自从结婚以来,我们就志同道合,相亲相爱。老魏不但对我的家人亲戚很好,和村里的人也相处得很和睦,很受人尊敬。”查果自豪地说:“现在,我们有3个孩子,老大大学毕业已经参加工作,老二正在天津师范大学读书,老三在读初中,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美满幸福,村里人都说我嫁了一个好丈夫,还夸奖我们是一对心心相印的藏汉夫妻!”(林芝报道组)

  • 上一篇:西藏不断完善食药监管领域“两法衔接”机制
  • 下一篇:拉萨雪顿节将于8月21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