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阵阵,她克服重重困难来到百姓身边拉家常、谈变化;农忙时节,她深入田间地头给群众宣讲“四讲四爱”;政策难懂,她就用群众最熟悉的家乡话解疑释惑。
她,就是察隅县竹瓦根镇党委宣传委员、“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宣讲员四朗卓玛。
自“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她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方针,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把“四讲四爱”的宣讲内容同听课对象相结合,在短短的时间内,深入到察隅县竹瓦根镇15个行政村及其他乡镇,开展宣讲40余次,3500多名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聆听过她的宣讲,受到了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
察隅的夏季,雨水丰沛,伴随着雨水而来的是道路泥泞难行和泥石流、碎石滚落等危险。但为了把党的声音与“四讲四爱”精神要义传递到每一户人家,四朗卓玛和宣讲组的成员们决定首先深入竹瓦根镇最偏远、最难行的吉太村宣讲。
吉太村,是察隅县竹瓦根镇的一个偏远山村,从县城出发到吉太村有120多公里的路程,必须翻越两座近5000米的大山、绕过数不清的弯、克服许多的危险才能到达。
在宣讲那天,四朗卓玛早早就收拾好行李,将两个还未上学的孩子送往亲戚家里后,便和宣讲组成员一起踏上了艰难的宣讲之路。
“由于下雨,路面比较滑,尤其是拐弯的时候,会感觉到汽车在打滑。”四朗卓玛回想起去吉太村的路况。
在担心各种危险的时候,宣讲组一行也确实遇到了一个去吉太村常见的事情——他们的车爆了胎。
“这很正常,去吉太村的汽车十个有八个都会爆胎。”四朗卓玛笑着说。这时,宣讲组成员便开始在雨中换好轮胎继续上路,同时默默地祈祷一切顺利。
经历了6个小时的颠簸与担忧,宣讲组成员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吉太村。四朗卓玛来不及休息,就立即投入到宣讲之中。
简陋的村公房里,墙上挂着国家领导人的画像,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临近的村民也早早等在此处,盼望四朗卓玛的宣讲。
开始的时候,四朗卓玛心里想,“四讲四爱”宣讲如果用普通话讲,百姓很难听懂,如果用纯正的藏语讲,听得懂的人也寥寥无几。四朗卓玛凭借着自己是察隅本地人的优势,最终她决定用普通话、藏语、察隅家乡话三种不同的语言来向百姓宣讲“四讲四爱”的深刻内涵。
有些话太官方、有些词太难懂,怎么办呢?四朗卓玛就把百姓不易理解的话结合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来教育引导百姓。
“在我们的日东村,有一个有名的拥军老阿妈叫旺秋卓玛,去过日东村的人都认识她,她真诚帮助关心每一个人,并且坚持给驻守日东部队的官兵们送鸡送蛋送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军民团结。每年大雪封山,当地百姓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去部队求医,军医们也会给村民免费治疗、发放药品……看这不就是一个讲团结的例子吗?”“不管是什么民族、不管是农牧民还是军人,我们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只有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我们才能建设好西藏,建设好我们国家。”话语亲切、事迹简单、道理明白。
“我驻过村、当过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基层工作了7年,也是在察隅县本地长大的,我了解百姓的生活与心理,知道他们能听得懂哪些话,喜欢听什么,这样就有利于‘四讲四爱’宣讲工作的开展。”四朗卓玛说。
为了和百姓交流互动,加深他们对“四讲四爱”的印象与理解,四朗卓玛还经常自掏腰包带一些奖品,鼓励村民积极发言,谈谈对党、对国家的感情,谈谈近年来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在四朗卓玛的鼓舞下,每次宣讲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她说:“记得有一次去目若村宣讲,村里有位60多岁叫格桑的老阿妈讲起了发生在她身边的变化,听着她讲那些过去的艰难经历,很多村民们都哭了,并且不停地说着共产党的好、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大家都说没有共产党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蹚过河水、淋过大雨、遇到过泥石流、陷进过水沟,但是这一切都没有阻挡四朗卓玛在“四讲四爱”宣讲中前进的步伐,有时候一天要连着去几个村庄宣讲,饭也顾不上吃、家里的小孩也只能交给亲戚带。这样的精神与行动,赢得了竹瓦根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
竹瓦根镇党委书记马军如此评价四朗卓玛:“她不但是我们县里的宣讲员,更是我们镇上宣讲的主力军,是我们每个干部学习的榜样。”(记者 史金茹 麦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