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2017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西藏入围教师伟明、白丽娟

时间:2017-07-27

2017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西藏入围教师伟明

路不好走 他把学生一个个背回家

在乡村教学27年,其中17年是代课老师,微薄的收入要负担全家人的开销;曾经,他一个人顶起了一所有84名学生的学校,老师不够,甚至将爱人请来免费教学……不管是在哪里教书,他都秉承着一个信念:一定要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档案:伟明,1970年9月生,门巴族,现任林芝市墨脱县帮辛乡小学藏文教师。在长达27年的乡村教学经历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计其数。

20几年间,我从来没有出去过,一直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但是我又感觉我自己出去过。我所教的学生不知道有多少人走出了这座大山,我把我的心寄托在学生们身上,他们出去了,去见过外面繁华的世界,就等于我也出去了。

——伟明

扎墨公路通车前

他已在山里教书23年

2013年,扎墨公路通车后,墨脱这个曾经的“高原孤岛”终于与外界连通,而这一年,伟明已经在墨脱的山里教书23年了。“最开始,就是因为墨脱太偏僻了,山里的娃想要走出去也太难了,一开始,就是想教会他们读书识字,走出这座大山。”

2016年底,记者曾沿着扎墨公路去过一次墨脱,沿途自然风光倒是甚美,但道路却越来越崎岖。扎墨公路依山而建,一面是激流悬崖,一面是山体,部分路段坑坑洼洼,时常只能容得下一辆车通过,而从墨脱县城去往帮辛乡的道路远比这难走。“因为是泥土路,要是晴天还好,到了雨季通行十分危险,经常遇上泥石流、塌方,而且道路本身很陡,车子很容易失控。所以,我们一般很少出去。”

1990年,伟明从学校毕业,成了当地少有的读书人。那时候的墨脱是一座真正的“孤岛”,由于没有通路,全县的教育水平非常低。所以,一从学校毕业,伟明便和当地的教育局签订了3年合同,成为墨脱县德兴乡的一名代课老师。

“在德兴乡教书的时候,我就知道帮辛乡更需要老师,所以,3年合同期满后,我就申请了前往更偏远、更艰苦的帮辛乡小学,在那里一待便是24年。”伟明笑着说,其实他当初也没想到自己会在帮辛乡小学一直干到现在。

靠村民接济生活

他决心教好孩子们

帮辛乡距离墨脱县城59公里,当时是狭窄的山路,仅能通过一匹马。“当初见到那段山路时,我就有些后悔自己逞能,但是看着跟在我身后的老母亲和妻儿,也只得硬着头皮上了。”伟明说起这件事,不好意思地笑了。

到了帮辛乡小学,伟明又发现帮辛乡的教学点才更需要老师,他又带着全家老小奔赴教学点。“教学点当时在三个村的中央,距离每个村大概都有2公里。教室是木板搭建的,板凳是长木头,没有地板,更别说水电了,用水都是到200米以外的水沟里去打。”物质上的困难,对于伟明来说不算什么,真正难的是发现就他这么一个老师实在是忙不过来。当时的教学点被称为启蒙教学点,主要收的是幼儿园、一二年级的学生,全校共84个学生,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伟明的妻子也被拉了过来,帮他批改作业、上数学课、接送学生……

帮辛乡一到夏天,泥石流、山体滑坡频发,所以每到夏天,伟明都得把这些孩子一一地送回家,背他们过河、背他们翻山越岭……

2007年之前,伟明一直是代课老师的身份,工资低得可怜。“每个周末去乡里买一点点米面粮油,自己背回来,一家五口人完全不够吃。好在村里学生家长时不时地都会给我送一些自己种的粮食、蔬菜,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很感动,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学好知识。”伟明说。

2004年,伟明开始在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读书,2006年,他成功拿到毕业证。之后,他又辗转了几个教学点,最终在2008年被聘请为正式教师,结束了代课教师的日子。

20多年来,伟明便一直守在这个山村,站在这三尺讲台上从未离开过。在伟明的坚守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了大山,甚至有4名学生考上了内地西藏班。“我觉得没有什么比我传授给他们知识、让他们走出大山更让我骄傲的了。”

从6年前背着行囊走进达浪村教学点,学校、学生便几乎占据了她生活的全部。在偏远的农牧区做老师,职责远不止老师那么简单。在冬季,迎着寒风满草原地走访;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将学生接到家里同吃同住;把自己的工资拿去给学生买衣服、买生活用品……这一切,白丽娟说起来时都只是轻描淡写。

2017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西藏入围教师白丽娟

希望我在 能让他们温暖一些

档案:白丽娟,1988年6月生,现任昌都市察雅县烟多镇达浪村教学点教师,曾获2014年度察雅县先进德育工作者等奖章。

现在在大城市找一份工作并不困难,可是这里有太多学生需要我的帮助,虽然生活工作条件差,可是帮村里的孩子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建立阳光向上的心态,对于他们的未来无比重要。

——白丽娟

孩子需要教育

我愿意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白丽娟工作的达浪村教学点,在整个昌都市的学校、教学点来说,都算得上偏僻了。在她的朋友圈里,多数是大风呼啸、尘土飞扬的场景,而周围唯一的绿色就是面前的那片望不见尽头的草原。

“刚到这里时,真的有些绝望,尤其是到了晚上,漆黑的夜里,一个人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和各种令人害怕的动物的嚎叫声,经常恐惧到无法入睡。”除此之外,交通的不便、简陋的教学条件也超出了白丽娟的想象。“从教学点到最近的乡镇有20几公里,但是从教学点到班车经过的道路就得走上10几公里,出去一趟就得买上好几个星期的菜。另外,打水、取暖、烧火都是问题。”白丽娟说。

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多人都不理解白丽娟的做法,干嘛非要留在这里?“可是这里有太多学生需要我的帮助,虽然生活工作条件差,可是村里的孩子更需要教育,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建立阳光向上的心态,对于一个学生的未来是无比重要的。教学点也同样是村里家长们的希望所在,回想自己也曾接受过多少老师的帮助,才有今天在社会中的立足之本,因此我愿意成为学生们实现梦想的引路人。”

学生年纪太小

她既当老师又当保姆

除了是老师,白丽娟也是一个独自带着孩子的妈妈。“因为家里没有人能够帮忙照顾,所以,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就一直是我在带着。平时,等孩子睡着了,我就去上课。等大一点了,就让其他老师帮忙照看。有时他生病了或者不高兴了,我就只能背着他去上课了。不过,孩子到了教室反而很乖,所以也极少耽误我上课。”

因为自己也有孩子,她更加知道其他孩子有多么需要爱。白丽娟的一名学生,因父母离异,他只能跟着姥姥、姥爷生活,家中还有两个读高中的孩子,家里的重担全落在了两位年迈的老人身上,生活很困难,这位学生一年四季就只有一身衣服,作为老师,白丽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索性直接把他接过来一起生活,成了孩子的第二个母亲。

在农牧区,就算是教学点,通常每一个村子的距离也较远,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住校。而且,教学点接收的主要是幼儿和低年级的学生,还处在照顾不了自己的年龄。每天晚上,白丽娟都会将这些孩子接到自己的家里,给他们煮面、打酥油茶、捏糌粑……“虽然我的宿舍也只是一个铁皮房,但希望我在,能让孩子们感到温暖一些。”(“马云乡村教师奖”西藏商报特别报道小组)


  • 上一篇:青藏铁路改造工程唐古拉站拨接完成
  • 下一篇:错那县勒乡勒村罗布次仁:党员中心户 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