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强基础、利长远,这是一项重大战略工程;聚人心、促团结,这是一项重大政治工程;促发展、惠民生,这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1673个驻村工作队,6692名驻村队员,在基层一线活跃着、坚守着、奋战着。这是一支身兼多种身份的“集团军”:党恩的“宣讲员”、党建的“指导员”、维稳的“战斗员”、致富的“参谋员”。这是珠峰脚下一道独特的风景。
日喀则市第六批干部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宣讲活动,人心更加凝聚;基层党建,堡垒更加坚固;维稳机制,防线更加牢固;致富门路,脱贫更加精准;民生实事,生活更加美好……日喀则处处展现勃勃新气象。
党恩的“宣讲员”
把党中央的关怀、把区党委的关心、把党的优惠政策带给农牧民群众,这是贯穿日喀则市第六批驻村工作队工作的一条主线。
驻村工作队高举党的旗帜,大力开展宣讲活动,凝聚人心,团结群众,鼓舞士气。
宣讲机制更加健全。204个乡(镇)成立816人的宣讲组,深入1673个村(居)开展层层宣讲,实现了宣讲全覆盖。
宣讲形式不断丰富。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交流会,给群众读报纸、读文件、看爱国影片、汇演文艺节目,深入田间地头和农牧民家中面对面讲解,传播好党的声音。
一年来,累计开展宣讲活动3.4万余场次,参与群众达117万余人次,入户宣讲近17.89万次,入户率达100%,发放“藏汉双语”优惠政策资料30万余份,参与群众111.8万人次,使群众在耳濡目染过程中形成了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跟党走的自觉意识。
党建的“指导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
驻村工作队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确保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基层党组织更加规范。驻村工作队共成立了821个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帮助村(居)“两委”健全各类村规民约4233条,制定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5803个;为全市1673个村(居)顺利选出9080 名村(居)“两委”班子、4819名村务监督委员,选优配强了村(居)班子。
基层党建活动更加多元。指导村(居)党支部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学党章党规、重温入党誓词、家家户户悬挂领袖像;开展好“家家户户挂国旗,让国旗飘起来”活动;每周一和重大节日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好“升国旗、唱国歌”活动;成立村(居)志愿服务队,打扫卫生、办培训班、办学前教育辅导班、助春耕帮收割,强化党员服务意识。
万名村(居)干部文化素质提升工程深入推进。一对一学双语、举办夜校班、上文化补习课和流动党课等,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村(居)干部文化素质和能力。一年来,共投入经费148.3万余元,举办村(居)干部和党员培训班7051期,培训人数11.9万人次。
村级后备干部力量更加有力。帮助村(居)党组织发展新党员1364名,把471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401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居)干部。
组织群众修缮村委会、筹资购置办公桌椅、设立农家书屋和新旧西藏社会对比图片展室、悬挂领袖像与党旗国旗、制作工作照片展等,完成了全市167个整村推进和22个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
定日县长所乡通来村党支部书记桑珠由衷地说:“驻村工作队就像我们的‘师傅’,现在我们开会群众愿意来,说话群众愿意听,干起工作来也有劲了。”
维稳的“战斗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把实现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硬任务。”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驻村工作队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抓手,把争取人心作为稳定工作的落脚点,着力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全力构筑牢不可破的防线。
帮助村(居)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制5247条,每村制定维稳工作方案及预案;组织村(居)“两委”、双联户长、民兵成立巡逻队、护村队,开展巡逻17万次,排查村(居)茶馆、酒馆9万人次;以走访为主,全年共化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506件,调处与邻乡、近村之间草场、水源、矿产等矛盾纠纷177件,确保了社会局势的和谐稳定。
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民兵普琼说:“驻村队员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与村里的双联户长、民兵、村‘两委’成员们24小时巡逻,这让我们觉得很安全、也很受感动。”
致富的“参谋员”
扶贫困、惠民生、促发展,这是驻村工作队牢牢把握的一个重点。
扶贫项目带动力度持续加大。共落实办实事项目725个,投入资金3625.3万余元,落实“短平快”项目82个,投入资金3092.7万元,受益群众80万余人。
精准扶贫成绩明显。完成12.7万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5708名驻村队员与7268个贫困户结对帮扶,通过生产发展、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等脱贫方式,协助1.04万余户4.4万余人实现脱贫。
产业扶贫取得重大成就。坚持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道路,发展集体经济676个,发展合作实体经济732个,组织群众种植经济林木285亩、修建蔬菜大棚1986座,藏猪、藏鸡养殖场70个,实现了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村村有收入。
农牧民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加强餐饮、驾驶、维修、建筑、种养+等实用技能培训,全年邀请专技人员进村授课2879场次,培训群众24.7万余人次,组织技能培训797期,帮助4915人实现就业。
扎实做好民生实事。在重要节日期间,慰问“三老”人员、贫困党员群众、家庭困难学生等18.4万余人,共计2112万余元;广泛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技术、送文化、送信息、送服务3443场次;累计维修路段3778.72公里,实现村(居)道路硬化724.56公里。
地方病筛查工作深入开展。认真做好“两降一升”、包虫病、结核病筛查与防治工作,协调医院、卫生等部门进行义诊1700次52万人次;开展包虫病筛查70万余人,筛查率96%,发放健康知识读本8840份,发放驱虫药30.1万余份,受益群众达70万余人。
仲巴县那久乡贡东村贫困群众久美高兴地说:“驻村工作队为我们做了太多的事情,提到他们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让我们竖起大拇指说一句‘哑咕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