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藏源”文明显活力

时间:2017-12-07

图为山南市近年来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籍。 本网记者 段敏 摄

我区每举行大型活动时,演出节目必有《扎西雪巴》。可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其发源地在哪里?扎西雪巴最初是指演出该戏的所在地名——扎西雪巴村(今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居委会)。《扎西雪巴》经久不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密不可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山南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狠抓科学规划,强化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高效运转格局

山南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们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县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形成了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山南市文物局局长强巴次仁说。

明确职责任务。为了确保工作落实,山南市与各县区签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加强经费保障。山南市制定了《关于推进文化强市的决定》和《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从2012年起,市、县区财政分别落实上年一般性财政收入的3%作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近年来,山南市争取国家保护资金1733万元,实施了门巴阿吉拉姆等国家级非遗项目15个;争取自治区保护资金660.81万元,实施了乃东区泽帖尔编织技艺等项目37个。同时,山南市本级财政投入资金1280万元,为32支民间业余藏戏队和8支民间卓舞队建立了传习所;投入资金830万元,支持82个乡镇文化站设立了非遗展示厅;投入资金360万元,支持12个县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设立了非遗展示厅。

注重资源挖掘——

全力打造“藏源”品牌

作为藏民族的摇篮、藏文化的发祥地,山南有着十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发展好,山南市注重资源挖掘,全力打造“藏源”品牌。积极挖掘戏曲、曲艺、民间文学(口头文字)、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艺、传统医药等乡土资源。

打造了《扎塘果谐》《久河卓舞》《牛皮船舞》《昌果卓舞》《羊卓姜谐》《嘎尔巴谐玛》《珞巴刀舞》《若浪霞波卓》《热巴吉念》等一批优秀原生态节目。

推动文化交流。推介优秀剧目先后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演出”、中国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第二、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广场歌舞展演等活动,不断向区内外、国内外展示了“藏源”文化的独特魅力。

树立非遗“藏源”品牌。扎囊县《扎塘果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区先后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乃东区泽贴尔编织技艺、扎囊县敏竹林寺藏香制作技艺、洛扎县贡祖腰带编织技艺和错那县卡达藏刀制作技艺被自治区命名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扎囊县中学被命名为“首届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

强化保护措施——

切实提升保护效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措施得当不无关系。”强巴次仁说。

为了提升保护效果,山南市加大了保护成果展示力度。投入资金100万元,出版了《山南民间曲艺音乐集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山南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一批优秀成果。拍摄制作了具有山南特点的《曲杰诺桑》《卓娃桑姆》《白玛文巴》《朗萨斐蚌》《智美更登》《苏吉尼玛》等六部传统藏戏。

加强项目申报。先后遴选传统戏剧、民间舞蹈、传统技艺等八大类123项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大普查力度。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古籍普查登录工作,截至目前,该市共普查登录项目206个,发现传承人215人,抢救恢复民间业余藏戏队34支、卓舞队11支;普查到珍贵古籍3000函。

以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等到山南调研为契机,抢抓机遇,推动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预计该工作站于今年年底可建成投入使用。


  • 上一篇:察雅县“四抓”助力党建扶贫出实绩
  • 下一篇:拉萨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