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指出,如期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坚决完成。他要求做好异地搬迁脱贫,努力让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
如今,一年已经过去,那些搬离故土的人,都过得怎么样了?
一年前,这里还只是水洼遍布、枯草连片的乱石滩。如今,一张精准扶贫的蓝图赋予其新的希望,这里是西藏建成的首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三有村。
去年7月,来自曲水县3个乡10个村的184户、712名贫困群众,陆续搬到这里,成为西藏首批易地搬迁受益者。图为2017年2月25日,三有村一家村民在吃“古突”,桌子上摆放着各色饮料。
因搬迁户希望能有“好的住房、好的就业、好的健康”,昔日荒地由此得名“三有村”。图为2017年3月8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达嘎村妇女们欢聚一堂,庆祝“三八妇女节”。
冬日的暖阳拂面,房屋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排排风格鲜艳的藏式小楼错落有致,洁白的哈达随风摆动,喜庆的红色大门敞开……这里是加查县莫热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洛林乡81户202名贫困群众的新家。
安置房都是两层小楼,“水、电、气、路”和污水处理设施一应俱全。此外,安置点还新建有幼儿园、卫生院、商业楼、农家超市、休闲广场、垃圾中转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图为2017年1月刚搬进莫热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德吉措姆在擦拭新家具。
2016年11月,30户116人农牧民群众搬进卡若—北京新村,住上了宽敞、舒适,且有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
卡若村不断转变就业观念,鼓励群众参加餐饮、客服等业务培训,新建温室大棚、QQ农场、藏家乐等,带动建档立卡户29户114人增加经营性收入,2016年11月,卡若村实现了全村脱贫摘帽的目标。图为2017年7月,卡若村建档立卡户登增卓玛在雕梁画栋的新居烧茶。
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路边和房前屋后种满了花草树木,油菜花还开得格外鲜艳;有村民在浇灌草坪,还有村民在健身场地做运动。图为可媲美城市小区的日土县日松乡甲岗村一角。
甲岗村目前已有49户200余名群众入住,借助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契机,村里发展起了集体经济,其中砂石场吸纳群众就业近百人,每人年均增收约6000元。
收入高了,条件好了,这里的村民大都过着田园牧歌的生活。图为2017年8月,村民扎西尼玛在河边放牧。
2015年的“4·25”强震波及西藏10余县,导致30余万人受灾,4万多户房屋受损。行走在曾经是地震重灾区的吉隆,这片曾在地震中颤抖的土地,如今已不见累累伤痕,触目所及,一处处规划整齐、富有民俗特色的新农村在废墟上拔地而起,一栋栋整洁、漂亮、坚固的藏式新房在秋风中矗立在人们面前……这是重建后的吉隆镇玛嘎村,跟其他灾后重建的村子一样,她是废墟中崛起的希望。
今年5月份,索县开始实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程。索县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共为三期,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共200户农牧民群众搬入新居生活。 图为2017年11月索县城中村的农牧民正在往新居中搬运家具。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原本贫困的拉萨市城关区夺底乡村民李国良一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妻子达娃卓玛还有了稳定的工作,如今,李国良一家年收入达6.4万元。图为李国良在家中20多平方米的花房里打理海棠花。
2017年,12月24日,丁青县协雄乡村民78岁的次仁顿珠(右)和55岁的扎西尼玛在该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查看自己将要入住的新房。
2017年12月28日,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嘎则新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扎西次达老人正在新房门口开心地晾晒卡垫。
距离拉萨市区24公里的曲水县才纳乡河谷地带,一处由365套、代表春夏秋冬四种颜色的藏式房屋组成的村落格外醒目,这里就是名为四季吉祥村的易地扶贫搬迁点。现有住户287户1325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四季吉祥村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手工编织合作社等,还邀请各省市的“土专家”来到村中向村民传授技能,吸引大学生来村创业,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免费食宿和创业场地,目前人均收入已经大幅增加。图为新年即将到来,富起来的吉祥四季村村民在自家门口挂起了“福”字,以美好的愿望迎接2018年的到来。
身着盛装,满脸笑容迎接新年的吉祥四季村村民。
(来源:西藏日报、新华网、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