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128名援藏干部人才,牢记使命,严格按照渝昌两地党委、政府要求,紧紧围绕“5333”工作思路,倾情投入、全力以赴、高效推进,取得援藏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超半的良好局面。
截至2017年底,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争取计划内外支持8亿元资金的目标基本敲定,到位资金2.5亿元;落地招商引资项目18项,落地投资7.5亿元;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90%以上指标达标,已选派干部赴重庆培训1016人次、推荐干部赴重庆挂职126人次……
统筹抓好重大项目
项目建设是落实投资、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也是着眼长远补短板的必然要求。为此,重庆市援藏工作队高度重视、毫不放松,全面推进计划内外项目实施。2017年—2019年,计划内外对口援助昌都项目57个,涉及资金7.13亿元。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组团式援藏的18名医生以市人民医院为家,将创建“三甲”医院列为重点项目,手把手开展传帮带,创新“以院包科”援建模式,对11个科室重点援建,确保重新焕发活力。
市人民医院重点科室建设从4个增加到11个,制定完善135项医院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巨大脑膜瘤切除术”等新技术新项目62项,手术台次同比增长39.4%,危急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由73.1%提升到96.1%,在院婴幼儿及孕产妇死亡率从2.2%下降至0.18%。
“四个一”民生工程和“十个一”精神文化援藏工程,是重庆市援藏工作队的具体目标之一。三年计划派遣医疗专业技术人员50人,投入援藏资金6939万元,支持对口援助三县“二甲”医院创建;三年计划投入500万元为饮水困难的镇、乡、村打井20口,解决饮水困难问题。重点支持类乌齐县改造反映昌都战役的滨达红色遗迹和芒康县反映“两路精神”的如美烈士陵园建设,出版反映民族团结故事的小说《邦锦美朵》,协调引进45名语文教师到昌工作,组织281个村(社区)开展村级荣誉室创建,加快推进“十个一”精神文化援藏工程落地。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对于如何“造血”、更多“造血”,援藏工作队的一班人找准了路子。他们打出“以商招商、以项目招商和以政策招商”三结合的“组合拳”。
构建以商招商模式。率先组建由63家在昌渝企组成的重庆昌都商会,举办在昌企业主题交流活动3次,发挥企业积极性,以商招商,推荐引进8家企业到昌考察,对接项目11个,洽谈投资金额近70亿元。
积极邀请企业来昌投资。结合昌都市“十三五”规划,组织参加西部农交会等大型展会,宣传推介昌都特殊资源优势和良好投资环境,邀请企业界人士到昌都考察、投资。
打造农特产品推介平台。打通虫草、贝母、松茸等昌都特色农产品销售“瓶颈”,协调荣昌区建成农畜产品电商平台,在重庆火车北站和南滨路建成2个昌都市农特产品直销店并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协调企业在昌新注册公司25家,促成企业与昌都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51个,签订投资协议42个,实现协议投资87.7亿元,实际到位投资7.5亿元。
着力办好民生实事
没有民生的改善,我们的一切援藏工作都毫无意义。
精准脱贫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为此,援藏工作队将重庆市捐赠昌都市的1.33万辆摩托车全部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邀请重庆市农科院22名专家到昌帮助11县区完成扶贫规划编制;协调沙坪坝区等6个区与对口三县10个乡镇开展结对帮扶,争取重庆市国资委等部门4300万元资金帮助对口三县打造6个“重庆脱贫新村”。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组团式援藏的50名教师,帮助对口一高制定发展规划、组织师资培训,培训教师2200人次,指导“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89节课程获自治区和市级表彰,指导本地教师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54篇,指导9名学生参加国家、自治区级比赛并获奖,获各级表彰援藏教师73人次,援藏教师曹发扬被自治区评为“最美援藏教师”。
协调重庆相关学校将对口三县1700余名教师3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将接收昌都籍学生名额提高30%。设立1650万元教育医疗奖励资金,按照5000元/人标准,对昌都一高和对口三县的20名优秀教师、医务工作者和60名学生进行奖励。
就业创业是最直接的民生体现。为切实解决就业难题,重庆市援藏工作队加快推进对口三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设,组织150名劳务人员到重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邀请重庆市人社局在昌都举办“2017年就业援藏”昌都人力资源专场招聘会,提供事业单位岗位11个、企业就业岗位288个、企业见习岗位1235个。
援藏的时间已经过半,完成的任务已经超半。面对平凡人生的援藏岁月,所有的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都发出相同的感慨;援藏磨炼了意志、坚强了党性、增强了才干、收获了友谊,大家完全有信心向组织和群众交一份完美的援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