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干实事 以真情换民心
——记自治区党委网信办驻南木林县普当乡朗龙村工作队
“跟老百姓相处得特别融洽,每当看见他们在我的帮助下能够战胜困难,我就特别高兴。”离别在即,自治区党委网信办驻南木林县普当乡朗龙村第六批工作队队长索朗次仁感到有些不舍。
2016年12月,索朗次仁和他的3位同事一起来到了朗龙村,他们成为了朗龙村的第60户居民。一年来,他们紧紧围绕“5+2”重点任务,充分依靠朗龙村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各自特点和驻村工作实际,明确分工,狠抓落实,在“导、严、寻、深、抓、讲、推”上下功夫,扎实有效开展各项驻村工作,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赞誉。
建强基层组织 加强维稳工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来到朗龙村的第一件事儿,索朗次仁就和同事们一起深入百姓家中唠家常,努力掌握村情。
“村‘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带领老百姓致富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索朗次仁告诉记者,为了尽快改善这一局面,驻村工作队把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开展一系列工作:加强理论引导。定期召开“三会一课”,切实把“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常态化作为抓手。热心帮建指导。帮助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会议制度、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完善各项制度。每周三开办“村干部文化素质提升班”,努力打造一支跟党走、有文化、懂政策、会经营、能致富、有威望的村干部队伍,并圆满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
朗龙村居住相对分散,各组之间相差几公里,特别是南面的仲自然村(组)距村委会20余公里,手机信号、路、电“三不通”,这给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经过讨论,驻村工作队实施“1+1+1”工作模式,即一名驻村队员、村干部、组长包一个自然村(组),负责一个自然村(组)的维稳工作,努力“法制朗龙”;每周六定期照开维稳会议,认清当前维稳工作形势和任务。
拓宽致富门路 深化感恩教育
走在朗龙村,随处可以听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随处可以看见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
索朗次仁告诉我们,驻村以来,他们着力在“寻”上下功夫,努力为老百姓拓宽致富门路。积极协调日喀则市水利局、南木林县水利局,争取到总投资49.2万元的朗龙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项目;积极协调南木林县农牧局,争取到总长度7.2万米铁丝网和立柱、门扇等配套设施,总价值20余万元的朗龙村草场铁丝网围栏项目;在历年驻村工作队和乡党委、政府的有力推动下,朗龙村仲自然村(组)公路8.256公里修建项目目前已完成测线设计,报批后便可动工,这将结束仲自然村(组)“三不通”中不通路这一实际情况,有力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争取到了3名村民到西藏娃哈哈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机会;争取到了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9名其他人员免费、半自费参加B2驾驶技能培训的名额,有力地拓宽了致富门路,开阔了发家致富的视野,提高了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
“这些工作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老百姓们从心底愿意听党话、跟党走。”索朗次仁告诉我们,他们从宣讲入手,强化认识。将退休公职人员、党员、驻村工作队员组成宣讲队伍,深入农舍院落、田间牧场进行入户宣讲20余次,受教群众达1千余人次;制作“喜迎十九大”“四讲四爱”等宣传横幅,悬挂门前和村内醒目位置;向全体党员发放印有“四讲四爱”内容的保温杯和藏汉文宣传材料,确保中央精神和区党委部署要求进村入户、人人皆知、入脑入心。定期对村“两委”、宣讲队伍进行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发放宣传册、悬挂宣传横幅、建立文化宣传墙,利用村里黑板,每周更新宣传板报等形式,为主题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添砖加瓦。
解难暖人心 脱贫寻出路
“工作队自2016年12月入驻以来,坚持把办实事解难事作为重要抓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从群众最希望做的事情做起,着力解决问题,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索朗次仁告诉记者,一年来,他们在有关单位的关心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无私援助下,通过开展“衣旧情深、让爱暖冬”捐赠活动,多次向农牧民发放生活用品。当地牧民牲畜饲料短缺、体育设施资源不足等问题得到了解决,开设的阳光补习班给村里农牧民子女带去了知识,设立的村民来访登记站搭建起了联系群众的桥梁。除此之外,以“孜雪河畔·美丽朗龙”环境整治活动为抓手,开展的“农村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和“清三堆”“治三乱”“美三口”等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也给当地群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群众最忧心的问题还是如何脱贫致富,而帮助村民致富正是驻村工作队的初衷,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一年来,索朗次仁和他的同事们变身宣传员、指导员、协调员和帮扶员,从驻点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六个精准”“八个定位”的要求,帮助朗龙村群众“真脱贫,脱真贫”。
驻村工作队积极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规定,激发群众“我要脱贫”的强烈愿望,教育引导村里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建立依靠自身努力摆脱贫困的信心,实现“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的转变。
驻村工作队制作了《普当乡朗龙村精准扶贫宣传栏》,还与村“两委”班子入户调查,摸清扶贫对象基本情况,做到一户不漏、一人不漏,建立健全了建档立卡系统贫困户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了建档立卡户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驻村工作队协助乡政府为全村生态补偿转移就业人员发放了岗位补助资金,让贫困群众体验生态保护的过程、享受生态保护的成果;协调农业银行继续加大小额贷款投放力度,让农牧民群众享受无息、微息和低息贷款政策,拓宽致富门路,增加群众收入。
通过走村串户的调研,驻村工作队寻到了村里的贫困原因,理清了发展思路,找准了发展路子。为改变朗龙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水平低,农牧民收入单一及“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状况,驻村工作队同村干部、群众代表,召开了“我为朗龙发展建言献策”研讨会,制定了“改善基础设施、转变观念思维”的发展思路。在驻村工作队多方协调与推动下,朗龙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草场铁丝网围栏项目和公路修建项目先后落地,村里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培训名额与工作机会。多种措施拓宽了朗龙村群众的致富门路,开阔了发家致富的视野,提高了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为最终实现“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记者 王雅慧 王雨霏 见习记者 谢筱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