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开始,由西藏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在科技部的资助下,开始了“西藏环境水化学调查及饮用水安全评价技术研究”的课题研究。西藏大学理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黄香负责该课题的子课题——雅鲁藏布江流域水环境调查项目。
黄香介绍,该项目以五年为节点,计划进行到2020年。“届时,我们将通过对雅江流域水环境状况的全面考察,形成分析调查报告,并建成雅江水化学现状数据库。这样可以为高原水环境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
意义重大的研究价值
因为成长环境和所学的专业,黄香于2006年开始关注青藏高原水环境,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她萌生出系统调查分析青藏高原水环境的想法。
说起选择雅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黄香告诉记者,因为它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又能引起很多人的情感共鸣。“雅鲁藏布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贯穿我区南部,从阿里到日喀则,再到山南、林芝,其所经过的地方,形成了近5000米的海拔落差,这对于分析其水环境有很大空间。”
2015年,得到立项支持后,黄香和团队人员就开始为项目做准备。“在2015年年底,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踩点,整理出了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案。”
2016年,作为课题负责人的黄香就带领团队开始在雅江流域“东征西战”了。从海拔5300米的雅江源头到海拔近600米的墨脱县境内,样品一共采集近70个采集点。而采集时间则需要每年进行三次,即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2017年年底,黄香所带领的团队刚刚结束今年平水期的样品采集。“不算2015年年底踩点,我们团队已是六探雅江流域了,采集的样品已超过1200多份。”
样品采集过程困难重重
黄香说,每一次到达采集点都需要采集该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以及沉积物样品。在这三项样品的采集过程中,相对比较困难的还是悬浮颗粒的采集。“采集悬浮颗粒物需要当场真空过滤,一开始我们的机器不太适合高海拔作业,所以抽滤时真空泵工作效率很低。刚开始抽的时候,500ml的水样提取悬浮颗粒物需要一到两个小时时间。我们改进技术后,基本上10到20分钟就可以了。” 此外,因为不少采样点海拔都比较高,路况以及高海拔作业都会给团队带来一定困难。“像源头地海拔近5300米,采样点位需要下到海拔近5000米的谷底,光是这300米的直线距离,就要走上一个小时。”黄香说。
将形成共享数据库
这些采集而来的样品,一部分通过空运,送到了北京大学和天津大学;大部分则到了西藏大学,等待实验人员做进一步分析。
通过对前五次采集样品的初步分析,黄香说:“整体来看,雅江受到人为影响较小。目前,这些采集的样品还在做进一步测试分析,因为我们需要对采集样品做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及有机质组成情况及其含量水平进行化学测试分析,涉及的指标和项目非常多,目前测试还在进行中。”
在黄香看来,这些样品在未来所形成的数据库应该是共享的。“雅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数据共享以后,可以引起更多人关注雅江流域的水环境状况,也能让更多对雅江感兴趣的人士方便进行科研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