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以新时代法治思想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18-02-20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第一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既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揭示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的形势,又满怀信心地描绘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依法加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

西藏自然环境脆弱,生态修复难度大,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在天然草地、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在水土流失、防沙治沙工作上效果显著。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将西藏建设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标志着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新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正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法治西藏建设是国家治藏方略的组成部分,西藏作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建设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党员干部必须以新时代法治思想为引领,积极推动西藏生态文明建设。

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西藏大地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历史命题的科学回答。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必须融入各项建设之中,必须坚持生态红线不得触碰。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3,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此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越加显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挑战。西藏作为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异常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西藏农牧民居多,牧区是广大牧民生存的基本保障,一旦草原退化势必影响发展和稳定。因此,生态西藏建设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近年来,西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发展过程中坚守生态安全底线,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西藏建设就是要做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长足发展、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小康社会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是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做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全面小康不仅表现在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体现在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当前,人民对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要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西藏的生态环境总体向好,但随着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会面临风险和挑战。所以,要使西藏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必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西藏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确保“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这为美丽西藏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设定了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西藏是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也是广大西藏人民的精神家园。西藏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除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自然风景。我们正在推进美丽西藏建设,包括多个方面的要求,经济的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至关重要。美好的生态环境是更高层次的美丽西藏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只有牢牢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只有倍加呵护大自然赐予的无限美丽风光,才可以实现建设美丽西藏的目标。

以新时代法治思想指导西藏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当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要实现西藏的现代化,要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引领,妥善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西藏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性法律不多,这直接限制了生态环境执法的有效性。即便是一些零散的生态环境法律保护制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惩罚力度不够,震慑力也不足。在生态环境法律立法中,可以通过立法将更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并对直接责任人予以严厉的刑事处罚。此外,要加大环境保护监管立法,鉴于西藏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西藏生态在全国的战略意义,加大生态保护立法尤为重要。西藏自治区人大及政府应结合生态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宪法赋予的自治权积极制定更多符合区域特色的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从而为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坚持以合法性为底线,确保西藏生态保护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形式上完备的法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制度支撑。如何在现有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内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将坚守合法性确立为党员干部谋划处事的底线。党员干部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者,也是参与者,必须做到以上率下,为群众树立知法、信法、守法、用法的表率。在执法上,要严格做到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执行,法律没有明确授权的行为,行政部门不得实施。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贯彻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在企业的准入门槛上容不得任何例外,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短期的经济发展,切实做到对环境违法零容忍。

坚持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原则,以程序正义促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障,是看得见的正义。坚持程序正义要求政府部门在决策时公开透明,做到信息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避免权力寻租,减少腐败发生。对市场准入有严格限制的行政许可事项,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确保公平的竞争环境。此外,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立法、执法听证制度,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行政执法的公正合理性。坚持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让群众特别是利益相关人参与其中,及时了解决策过程,对西藏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作用。

强化公正司法,为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保驾护航。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公正司法不仅要求诉讼过程中无偏私,也要求公民具有适当的提起诉讼的权利。虽然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扩大了起诉主体的范围,但公民个人却不具备主体资格,难以提起诉讼,这对环境保护的监督起到限制作用。从结果来看,环境公益诉讼被侵犯的是社会公共利益,诉讼成本应当由社会承担。

完善领导干部生态责任考核制度,做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带头人。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建立领导干部生态责任考核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指标体系,就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要结合国家对西藏的生态定位和自身生态环境的特征,对造成生态破坏的项目严格遵循禁止开发的原则,对环境影响暂时无法估量的项目要坚持暂缓开发的原则,待作出科学评价后再稳步推进。对已经开发的符合标准的项目要严格做好监督,优化开发区域,确保生态效益。领导干部作为生态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要通过建立生态责任考核制度,逐步推动绿色西藏发展。

  • 上一篇:西藏举办“2018年‘红色文艺轻骑兵’春节、藏历新年文艺演出”
  • 下一篇:用“老西藏精神”指引博士服务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