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用“老西藏精神”指引博士服务团工作

时间:2018-02-20

“老西藏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一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任何事物都有时代特征。“老西藏精神”是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是一种顽强的种子精神。它不仅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反而与时俱进,衍生出与时代同步的更多精神力量。它形式多样,可以体现在一个事情或者任务完成上,比如“两路”精神;也可以表现在不胜枚举的具体人身上,比如“孔繁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求对“老西藏精神”继承、发展和创新。

一、“老西藏精神”指引下的博士服务团

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发起的博士服务团工作,是支持西部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培养锻炼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自1999年以来,已先后选派18批共3200余名博士到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和边疆民族地区服务锻炼,且优先保障艰苦边远地区人才需求。2017年12月19日,第十八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行前培训班在京举行,之后一周内405名成员奔赴祖国西部,其中到西藏、新疆、青海三地人数占总人数近40%。

博士服务团是为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的一批特殊人才,须有符合西藏地方实际和时代性的精神价值引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西藏添砖加瓦。第十八批博士服务团赴藏后,所有人员都将受到传承在这片热土上的“老西藏精神”影响;“老西藏精神”也将内化于博士服务团的工作和任务中,既成为外界认识“老西藏精神”的桥梁,又是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时代内涵的有效途径。

用“老西藏精神”指引博士服务团工作,不仅要珍惜和牢记它,还要继承和发展它。这要求博士服务团的工作要紧跟党的十九大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尤其是对西藏党员、干部、群众的要求注入其中,把他对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注入其中。只有这样,“老西藏精神”才能永放光芒,才能引领博士服务团完成使命。

二、博士服务团如何践行“老西藏精神”

“老西藏精神”萌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十八军进藏,在遇山修路、开荒生产、平叛和民主改革、自卫反击战、建设新西藏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新时代里,博士服务团作为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大军中的一员和特殊力量,传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吃苦耐劳,作亲民为民的楷模。博士服务团成员远离家乡、单位和亲人,来到祖国最艰苦、最边远且高寒缺氧的地方,做出这一选择的本身,就意味着要吃苦和忍耐。然而,现实困难比想象的还要多,博士们体会到什么是高原反应、什么是孤独寂寞、什么是“老西藏精神”。但是,既然选择就不后悔,就要坚决在西藏大地用青春书写绚丽篇章。博士服务团成员要记得孔繁森同志说过的话,“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西藏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固然慢,但博士服务团成员要知道,“每天唤醒你的不是闹钟,是梦想”。更不要忘记组织的临行嘱托:“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是一种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仔细想想,这梦想这嘱托到底为何物,就是爱西藏人民、为西藏人民。

二是能征善战,做攻坚克难的先锋。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西藏现已踏上历史新征程。随着西藏的现代化转型,生态环保问题不容忽视,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的使命重如泰山。在勇攀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博士们都身经百战;在举步维艰的困难面前,他们都久经沙场。但现实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远不比象牙塔中来得轻松,甚至更为棘手。博士服务团要运用科研中积累的理论知识,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作出科学预判,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社会转型中所付出的代价最小化;在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可预见的地方下先手棋,求得社会良性发展的平衡点和社会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勇当攻坚克难的先锋。

三是意志坚韧,做不言放弃的典范。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远远低于内地,加上严酷的自然环境,只有特别能忍耐的人才能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重任。作为博士,身份就包含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从已知到未知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经历无数次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的过程。每一次对原假设的修正与完善,与其说是对科学本身的探索,不如说是对人类意志力的磨砺,只有坚忍不拔的品质和不言放弃的精神才能让未知一步步变为已知。博士服务团来到西藏工作,实验室变成了生动的现实社会。博士服务团成员要把科研中的意志品质运用于帮助与推动西藏的长足发展中,要结合自身岗位,尽可能深入到偏远、基层、贫困、需要帮助的农牧民中去,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像做科研时那样不言放弃,带领群众一起想办法、谋出路,锻炼好扎实的群众工作本领,践行好务实的群众工作路线。

四是团结一致,作发展进步的基石。西藏提出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离不开医疗卫生、农田水利、金融通信、文化产业等方方面面的发展。为什么中央派出博士服务团,而不是个人?这就包含了组团式援藏的优势,发挥博士服务团的团队力量,为西藏发展与稳定提供从点到面的智力支持。博士服务团成员间要团结一致,既在各自熟悉的领域内深耕,又围绕同一个目标任务相互配合,作西藏发展进步的基石。同时,团结不仅在于博士服务团成员之间,还要体现在与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上。博士服务团成员应牢记“个人很渺小,组织很强大”这个真理,主动融入干部群众之中,形成良性互动的团结局面。

五是乐于奉献,做养树护花的春泥。在“老西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中,奉献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以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为例,他上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不到两年时间就跑遍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他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西藏。为了爱,他无私奉献乃至牺牲生命。奉献,是“老西藏精神”的底色,离开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任何精神都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博士服务团成员离开了内地优厚的工作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奉献;但这远远不够,还要到西藏最需要的岗位、最艰苦地方工作,化作养树护花的春泥,奉献才更有意义。奉献的过程既是为西藏提供智力支持的过程,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只有将个人的才华与当前西藏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才不会留下“青春匆匆过,何处觅芳华”的遗憾。

三、博士服务团如何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内涵

“老西藏精神”是一代又一代西藏解放者、建设者的思想灵魂,推动着西藏砥砺向前。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时代内涵,就是要让“老西藏精神”这朵传统之花,结出新时代的硕果。博士服务团在践行“老西藏精神”的基础上,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特别讲政治。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轨迹,决定了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要求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讲政治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西藏工作更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能做“墙头草”“两面人”。博士服务团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永攀高峰,还要在讲政治上有相当高的觉悟,对党中央的决策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责任心,圆满完成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二是特别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是规矩,那些没有写在白纸黑字上的、约定俗成的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十分重要的党内规矩。西藏处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这就要求在西藏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要重纪律、守规矩。博士服务团成员大都是第一次到西藏工作,在守好党和国家的“有形规矩”和“无形规矩”的同时,还得守好西藏的“本土规矩”。只有做到一切行动听从组织指挥,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画出方圆。

三是特别能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无论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还是《尚书》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都是民本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要求全党摆正主仆位置、强化公仆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历史告诉我们,赢得一片民心,方能保得一方平安。由于西藏区情的独特性,民心向背至关重要,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治藏方针。博士服务团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和指示,把爱民、为民的坚定信念融入血液,通过赢得民心,实现西藏发展稳定的大局。

四是特别敢担当。相较于内地兄弟省市,西藏发展依然落后,区内各地极不平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扶贫攻坚等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博士服务团要以主人翁精神,拿出居安思危的意识、攻坚破难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气魄,在艰巨的任务面前特别敢担当,全力做好西藏的扶贫攻坚、维护稳定、生态环保等各项工作。

五是特别会创新。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人类对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的改造运用过程中,创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造运用程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越停滞越需要发展,越落后越需要创新。在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进程中,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博士服务团成员拥有扎实的专业背景,是各自领域中的专家,当仁不让地肩负着创新使命。只有让创新精神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竞相迸发,用特别会创新的金钥匙打开困境之锁,西藏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走出有特点的路,才能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 上一篇:以新时代法治思想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 下一篇:自治区领导看望慰问人民医院、区藏医院医务工作者并致以新年祝福 罗梅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