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必先扶志,政府扶持仅仅是一方面,贫困户要想实现长效脱贫,摘掉贫困的“帽子”,就要将“输血”变为“造血”,这样才能实现真正脱贫。
43岁的达次仁,是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加尔西村一名普通的建档立卡农民,全家4口人。之前全家主要依靠务农来获得微薄收入,由于家中经济收入少,使得达次仁家庭产业发展滞后、收入难以为继,经常入不敷出,家庭陷入了更深一步的贫困。通过帮扶政策,他转变了观念,开始努力拼搏。在村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后,他通过参与企业自主招聘、就业培训、就业后成为当地群众勤劳致富的榜样,他家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达次仁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但这种“不等不靠不要”的自我帮扶精神,难能可贵。
达次仁告诉记者,以前他和众多农村青年一样,过着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生活。由于农田地处砂石边缘,土地又少又薄,辛辛苦苦白天黑夜的劳作,可一年到头算账,收入却少得可怜,经济上很拮据。随着孩子的出生,一家四口仅靠三亩土地,生活上开始捉襟见肘,陷入困境。于是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谋一条更好的出路?
4年前,达次仁毅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自主择业,他认为转移就业是一条可行的致富路。在妻子的支持下,他通过参与企业自主招聘等途径,走进了城关区洁达环卫保洁有限公司。以前,他的妻子尼普因小孩年幼需要照顾一直待在家里,无收入来源。自从两个孩子住校后,达次仁鼓励妻子走出家门,通过各级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单位的大力帮助下,尼普通过就业培训,最终在城福苑实现就业。
达次仁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慢慢地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新时期的现代农村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身边的群众,像他这样一个平凡的农村孩子,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使穷困家庭变成了现在的小康之家。一时间,他家成为了全村村民羡慕的幸福之家。达次仁说:“在党的好政策下,我们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致富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找准方向,踏踏实实做事,小康生活就不再是梦。”(央金 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