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表示,西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优化产业格局 打造高原新品牌
“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了一二三产相对优化的产业格局,现在需要着重考虑如何在全区范围内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加快经济转型,实现我区经济优质高效发展。”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研究生导师图登克珠教授表示,我区经济已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区经济社会实现高速度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拉萨为龙头的藏中经济圈,辐射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但相对而言,广袤的藏北地区则发展相对滞后。
对此,图登克珠表示,应加大藏北地区的产业投入力度,尤其是旅游产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值得花大力气给予扶持。一方面,立足改善高寒地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鼓励他们向腹心地区城镇周边搬迁。另一面改善西藏北部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市场推广和营销力度,推进高寒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的挖掘和开发力度。
“西藏北部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寒草原生态风光和延续至今的游牧文化,有打造世界级高端旅游品牌的潜力。”图登克珠同时表示,在带动群众吃上高品位“旅游饭”的同时,还应着力推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以此促进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高寒牧区造血能力,带动藏北农牧民增收。
新理念新常态 促发展提质增效
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委副书记、市长果果,全国政协委员、拉萨市副市长贡扎曲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拉萨作为自治区首府,要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面。果果说,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拉萨市委、市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发展质量、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全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8.3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2017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41.6亿元,增长31.7%;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1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08元、增长14.5%。从以上数据可知,拉萨经济在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投资效益更高了,内生动能更强了,城乡差距变小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多了。
果果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拉萨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强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净土健康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县域产业布局,完善产品产业结构,推进净土健康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二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启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力争今年实现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和20%。三是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和其他产业。发挥经开区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质增效。
发展绿色经济 统筹城乡边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林芝市委副书记、市长旺堆表示,2017年林芝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3.31亿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46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7元、增长13.5%,发展质量更高、成色更好、后劲更足。
旺堆表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林芝要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着力在发展绿色经济、统筹城乡边发展上下功夫。要提升发展旅游业,正确处理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以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导向,坚持走高端、精品、生态旅游发展道路,做好“地球第三极”世界品牌,力争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2亿元以上。巩固发展农牧特色产业,按照“一带四基地”产业布局,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在提升林果品质和扩大藏香猪养殖规模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发展成规模、上水平、品牌化,确保农牧特色产业增加值达到4000万元以上。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把“城”作为聚集地,把“乡”作为支撑点,把“边”作为突破口,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边”,以“边”推“城乡”,努力推动城乡边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记者 肖涛 常川 蒋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