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村67户222人,家家住着宽敞的新房,户户家电家具齐全,人人忙着出工出劳,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山南市洛扎县次麦居委会,村民次仁高兴地说。
2016年,次麦人均纯收入达13504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400多万元。
几年前,次麦还是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生活全靠救济”,集体资金只有500元的贫困村。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得益于“三推进”工程的实施。
产业基地竞勃发
走进勒布茶场,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在采茶工摘茶、晾晒完毕后,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忙着杀青、烘干。
始建于1971年的错那县勒布茶场,现有茶叶加工基地600平方米,茶田693亩,其中671亩从2017年开始陆续采摘。
而在200多公里外的曲松县,琼噶村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520亩药田,16种藏药材正茁壮成长。2016年,合作社总产值达到265万元……
近年来,山南市先后建成了青稞、红土豆、禽蛋、茶叶、葡萄、蓝莓等多种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推进”项目已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新途径。
山南市在打响农牧特色产业雅砻品牌的同时,还配合产品推广设立了一批营销网点。
“以前食堂主食只有米饭馒头,现在加了糌粑之后,更有家的感觉了!”乃东区完全小学学生仁增说。
仁增口中的糌粑正是山南大名鼎鼎的“藏地圣田”和“加玉”牌糌粑。目前,“藏地圣田”和“加玉”两个糌粑产品已进入30多所学校,成为学生主食之一。
截至目前,山南特色农产品已在区内和对口援藏省市建成各类销售点近百处。
产业发展强引领
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幸福的果实。
自“三推进”开展以来,山南市特色农产品在产业、品牌、商标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
2016年,错那县勒布茶场加工茶叶6678公斤,创收115万元,勒乡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3852元。
位于隆子镇扎果村的隆子县奶牛专业合作社,以黄牛改良特色产业为依托,建立了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并雇用当地具有养殖经验的农牧民,助其月平均工资达2500元。
合作社让农牧民致富的路子宽了,也让他们的干劲更足了。
近年来,在拉萨藏博会、雅砻物资交流会、武汉农博会等区内外各类交易平台,都能看到山南特色农牧产品的身影。
让产品“走出去”,显著提升了山南特色产品知名度。
截至2016年,山南市在区外参加各种展会的企业达22家、产品种类达53种,累计销售额达50余万元。
好品牌带来的引领作用也令人瞩目。
目前,山南市已形成“县县有产业、乡乡有产品、人人关注品牌、人人讲究商标、人人讲究包装”的新理念,基本实现了全市所有特色产品有商标、有包装。
特色产品提档次
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抓项目落实,特色产品提档升级永远在路上。
“2017年,我们实施了贡嘎铜器加工产业推进项目,开展了琼结强钦青稞酒加工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并狠抓去年的续建项目。”山南市“三推办”工作人员赵敏介绍说。
贡嘎铜器加工产业是2017年的重点推进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总投资1003.17万元,计划今年7月竣工交付使用。
强钦青稞酒定位为“古法酿造”的传统青稞酒,该产品的上市将填补山南市青稞酒市场空白,同时也是扶贫和增收的亮点工程。
在做好当前项目的同时,山南市还扎实抓续建项目。
乃东泽帖尔产业、曲松县藏药材种植、加查乃东两县(区)蓝莓和奶制品的项目自验等都在有序推进。
下一步,山南市将以拉萨——山南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与拉萨净土健康产业对接,促进山南农牧产品与手工业品的发展,努力提升附加值;同时坚持绿色发展,创新绿色产品营销模式,坚持以效益为主,以质量优先,打响山南市绿色有机产品品牌。(记者 刘枫 通讯员 旦增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