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一个人工耳蜗,从设备到实施植入手术,大约需要20万元左右,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但在西藏,这项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通过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很多患有听力障碍的西藏儿童恢复了听力,走进了有声世界。”
谈起我区残疾人康复事业,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主管医师边巴感受很深。她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特殊关怀。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援藏对口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实现了残疾人康复治疗全免费,为残疾人带来了福音。以边巴所就职的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为例,自1999年成立以来,除了未开展成人精神残疾康复外,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假肢矫形等康复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区年接受康复训练残疾人达2万人次以上,年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在1200人以上,中央转移支付和本级财政每年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上投入超过1600万元。
作为一名长期为残疾人直接提供服务的一线工作者,边巴同时也坦言,由于我区残疾人数量较多,残疾人康复事业起步晚,底子薄,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困难,尤其是缺少基层康复专业技术人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区目前有各类残疾人19.4万人,其中农牧区残疾人数15.1万人,占77.7%。边巴表示,由于我区残疾人近80%都集中在农牧区,受特殊地理环境和残疾人工作特殊性的影响,使得西藏残疾人康复工作与内地相比,任务更重,困难更大。
“目前我区已经完成了全区七市地的综合康复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但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而无法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康复治疗需求。”对此,边巴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区残疾患者康复治疗服务能力,实现2020年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比例达到80%以上的目标,可以借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模式,组成内地康复服务团队,对基层康复技术人才进行康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通过组团式援藏,有利于更好更广泛地对我区的康复工作者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使他们在专业技术方面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提高,把优质服务奉献给艰苦边远地区的残疾患者,满足我区残疾患者的康复需求。”边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