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愚公移山精神 保护好西藏最靓丽的名片
高海拔种树 那曲地区打破树木不成活历史
植树造林,不是简简单单挖个坑、栽棵树那么简单,它须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远虑,秉承愚公移山精神,种好树,管好树,最终才能造福各族群众。普通地方尚且如此,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地区植树难度可想而知。
那曲地区属于高寒地带,冻土层厚,氧气稀薄,风大天寒,极端不利的自然条件导致那曲历史上一直就种不活树,而地区行署所在地也就成为了我国“唯一一个没有树木的城镇”。
图为2017年5月通过云杉大田育苗方式栽种的云杉。
北京与西藏心心相连
“谁种活一棵树,先是几千块钱奖励,我去那年已经涨到十万块钱,但是还没有人拿到这个奖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提及的话,其内容是总书记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援藏期间的所见所闻,那曲生态恶劣,都种不活一棵树。那曲的生态修复困境,从中可以看出西藏生态保护中遇到的普遍性难题。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涉及林业改革、造林绿化、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居住在海拔4500米、祖祖辈辈都没有在家门口看到过树的那曲人民。2017年10月21日,总书记又在科技部专报信息第140期(科技支撑西藏那曲植树取得阶段性成果)上作出批示,“将持续关注那曲种树”。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是高度重视那曲生态保护工作。2017年11月30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先后来到那曲高寒地区植树国家重点专项课题试验基地和那曲地区林业局高寒造林试验基地,实地考察高寒地区科学植树工作,并做出相关指示。
付出与回报终成正比
为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在科技部的推动组织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那曲地区林业部门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早在1998年开始那曲林业技术人员就在地区农牧局院内建立了那曲第一处植树试验基地,面积为2亩,从阿里地区引进树苗,试种树种为高山柳、水柏枝、沙棘、阿里班贡柳等, 成效甚微。2008年至2016年期间那曲地区林业局又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技术、引进树种等多种方式进行改良,成活率达80%左右,打破树木不成活的历史。”那曲地区林业局造林科科长拉顿介绍。
图为那曲地区林业局造林科科长拉顿在拉萨考察绿植生长情况。
那曲地区林业部门在地直单位院内、中小学校等14家单位进行植树试种,共植树12000多株,其中培育高山柳、北京杨营养袋扦插苗4000多株,主要栽植树种有云杉、北京杨、油松、樟子松、高山柳、榆树、柳树等,目前云杉、樟子松、沙地柏、高山小叶柳长势良好。
那曲地区林业局局长米玛次仁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那曲依靠科技种树情况,并做出重要指示,我们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举全区之力主抓种树工作。在前几年科学种树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科学选树苗、科学种树、科学管护等措施,推进科技种树工作再上新台阶。”
图为2016年从拉萨引种的云杉。
治理与防范双措并举
那曲地区通过近几年的植树试种,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但这并不能为此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生态保护应该双管齐下,治防共举。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狠抓制度建设,完善环保规划,严格环保执行,提出“宁肯发展慢一点,也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最美丽的蓝天、最圣洁的雪山、最干净的空气、最纯净的水源,这是我们西藏最靓丽的名片。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也是西藏发展的独特优势所在。如今,生态和环保已经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响亮的关键词。(记者 扎巴旺青 丹增罗布 贾丹 刘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