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我们和西藏有个约会 —听《西藏商报》记者讲故事

时间:2018-04-11

著名记者钱钢曾说过,新闻工作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谨事业、炽热的人肩负冷静的使命、浪漫的人从事的艰辛劳作。

“人的一生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往事和经历,不管将来是否还从事记者职业,不管今后是否还拿着采访本穿梭于大街小巷,都将永远忘不了这段记者生涯。”她们说道。因为这里纪录了她们的青春,挥洒了她们汗水,也让她们遇见了美好、懂得了感恩。她们就是西藏商报记者。

张雪芳: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走吧,我们相约去西藏吧!”大学毕业后,朋友的一句话,就这样几个人坐上火车来到了拉萨。刚下火车,我就被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气息所吸引。游玩期间,偶尔看到《西藏商报》发布的一则招聘信息,投了一份简历就留了下来。

没想到,这一呆就是8年。

在这8年间,我几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个角落,见过很多神奇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中最淳朴的人们。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曾到过珠峰脚下,走过边境线,见过最美丽的自然风光。但令我最感动的还是与当地的农牧民群众坐在一起,喝一杯酥油茶,收获一个质朴的笑容,无需交流什么,都足以让你感到温暖、幸福。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西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西藏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来西藏游玩的人一年比一年多。8年来,我通过手中的笔,将每一个感动瞬间记录并报道出来,让更多人走进西藏、了解西藏。8年来,我在这里工作、生活、成家,西藏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在以后的日子,希望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韩海兰:刚入行连做梦都很焦虑

2015年1月,即将大学毕业的我正在为找工作不知所措的时候,遇到了《西藏商报》面对甘肃高校的校园招聘。

缘分使然,懵懂的我便来到了西藏,进入了《西藏商报》工作。我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在文化旅游部门,跟着几位有资深经历的前辈采访、编辑。

记得有一次要做“致敬老西藏”的8个版面,因为同事出差、身体不适,当天的编辑做版任务就落在了我一个人身上。等到下午美编排版的时候,稿子质量参差不齐、图片像素不够,更严重的是耽误了美编工作,其他同事排版工作也因此被耽误。我当时就崩溃了,多亏老师和同事的热心帮忙,最终顺利完成了版面编排。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部门调整,我从文化旅游部门调到记者部。刚开始,因为没有新闻线索、没写完稿子而整夜做梦,梦境焦虑。走在街上时,眼睛和心都闲不下来,不断地搜寻新闻线索。

之后,我跟其他老记者一样,有了自己的新闻对口单位。随着对新闻业务的熟悉、采访经验的增加,过去两年我也参与了拉萨老院子的变迁、“八廓街”文化专栏等重要报道,目前“八廓街”专栏还在继续。

习淑祎:有可能去当一名乡村教师

2014年,我来到西藏,正式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时光飞逝,似白驹过隙,在报社记者的岗位上转眼便将近4载,而这个数字正在因为心底的坚持而在不断刷新。

在此期间,每一次采访都让我感触良多,采访中的点点滴滴镌刻在我的脑海中。近万篇稿件的积累,一字一句的沉淀,对职业的热爱和对读者的尊重,让我成长为一名合格而成熟的“高原报人”。

在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采访“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的经历,那次我们走访了10多位农牧区教师。我们发现,现在农牧区的学校硬件设施都很好,但还是缺老师。尽管这样,有的老师因为学生的一句话还是留了下来,“老师,您走了我们怎么办?”“老师,我们需要您!”“老师,您留下来教我们好不好?”有的老师扎根长达十几年。

通过那次采访,我感受到农牧区孩子对外界知识非常渴望,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接触到草原外面的世界、大山外面的世界。所以,我有一个打算,倘若哪天我不当记者了,就去支教,到那种需要我的地方,去拥抱那些需要我的孩子们。最后总结一句话就是,但愿心有所持温和而坚定。

  • 上一篇:走过“铅与火” 迈入“数与网” 西藏日报社媒体融合取得开门红
  • 下一篇:雪域勇士,带着56份决心书扎根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