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0日至12日,全区“双创”工作昌都现场会成功召开,自治区人社厅、各市地人社局、昌都各县区人社局负责人和业务经办人员共计120人参加现场会,相互交流学习“双创”工作典型经验。
专项行动已成为昌都市助推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2017年,市、县区各级累计召开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春风行动”招聘会、室内小型招聘会等各类专项招聘会37场次,提供各类用人岗位6375个,累计3500余人进场求职,促进2400余人实现就业。
同时,昌都市积极迎合新形势,通过信息化建设助推就业创业。“藏东人社微信公众号”,给广大服务对象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实现了求职登记、用工招聘等就业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
2017年3月,西藏自治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在昌都市先行试点,就业服务延伸到乡镇和社区(居委会)。截至2017年底,各级基层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共录入数据家庭户信息6.9万条,个人信息54.7万条。
此外,昌都市投入300万元建成首个室内人力资源市场,填补了该市在职业介绍服务软硬件上的空白;投入350万元建设首个众创空间(昌都市康巴明珠众创空间)。在此基础上,昌都积极引进专业化团队,为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各类创业者提供“一条龙”服务。重点解决创业对象无项目、无依托、无资金、无经验的“四无”问题。
抓实培训助就业
长期以来,昌都市坚持军旅式培训为先导,采取“1+N”精准军旅式培训模式,形成了“送培下乡”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对口援藏培训为补充的培训新格局。
2017年,通过“送培下乡”方式在乡镇开展培训15000人,占到培训总数70%;通过集中培训在县区或市区开展培训5000人,占到培训总数的30%;通过援藏渠道“送出去”培训240人,占培训总数的0.9%。
培训手段上,通过基地协会、企业代包、以师带徒、能人带动等多种方式,逐渐实现技能培训从“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培训转变。据统计,2017年通过各类基地协会共培训3500余人,通过企业代包培训2700余人,通过以师带徒方式培训1500余人。
同时,将培训与当地扶贫易地搬迁、产业发展等精准脱贫措施相结合。如在贡觉县易地扶贫搬迁一号安置点开展56人的机械操作培训;在八宿县拉根乡开展93人的红珊柳种植、经济林木种植与修剪转移就业培训;在察雅县组织41人的移动餐车美食制作培训等。
为增强培训效果,昌都市先后采取了“订单式”“定向式”“储备式”“送出去”等培训模式。2017年,全年共组织65名农牧民群众在区外实现就业。其中天津8人,武汉宝武钢铁22人,深圳20人,福建2人。目前,昌都正在探索建立了网络招聘模式,实现异地就业岗位信息和当地劳动力信息实时共享。
精准对接找突破
紧盯201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这个重点就业群体,及时登记、更新、核准实名台账,做到每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意愿、居住地、身份证信息、就业创业、联系方式等的基础信息准确、一目了然,实现“精准对接”。
就业创业,不是某一层级政府或某一个部门的职责。为此,昌都市、县区两级建立由财政、发改、教育、人社等21家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办公制度,统筹力量共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将昌都市经开区认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充分发挥经开区招商引资入驻企业集中优势,年均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200余个。同时,协调对口援昌的重庆市人社局,每年提供50个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岗位,搭建区外就业见习平台。此外,每周五定期举办市内用工企业小型招聘会,通过高校毕业生微信群、公交站台广告宣传等多种渠道提前发布推送岗位信息,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参会应聘。
出台帮扶政策上,昌都市财政设立500万创业担保基金和1000万就业创业扶持基金,启动“泛海扬帆”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计划,各相关部门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举办创业培训班,通过常规性培训、企业家现身说法、观摩参观等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系统掌握创业相关知识。2017年共举办2期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班,培训高校毕业生49人,其中6人成功创业。
2017年,昌都市城镇新增就业4610人,完成目标任务102.4%,累计开发就业岗位6375个,完成目标任务159.4%;
共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592期,培训2368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8.3%。培训后转移就业17126人,转移就业率为80.36%;
自主开展创业培训413人,培训后成功创业89人,创业成功率达22%,创业带动就业356人。培训高校毕业生49人,培训后6人实现成功创业;
首次实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从自发转移就业向政府组织引导区外转移就业模式的转变,共组织236人赴深圳、天津、福建等地培训和转移就业;
……